从兴趣使然到执“翼”护城

时间:2025-10-29 字体:

    和无人机结缘,始于电影里那些酷炫的无人机飞行镜头。一眼心动后,我就决定运用自己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把这份兴趣“落地”。
    最初接触这一领域是从零学起,自己买组装件拼搭、拆解,摸索其中的构造原理,在模拟器上一遍遍练习。那时,在无人机并不普及的警队中,“炸机”和维修是家常便饭,影视教程就是我的“随身老师”,业余时间几乎全在训练和研究里。慢慢地,我不光练会了高难度飞行技巧,摸清了一些机型的组装、调试、维修,还能用3D打印机自制所需的挂载部件。
    2023年,分局组建“贤城铁翼”警用无人机专业队伍,我凭着扎实的技术和在业务考核中取得的好成绩成功入选。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我在队伍内参与编写了《警用穿越机维护规程》,提出并推动配件损耗预警机制的建立,使我们的警用无人机装备故障率降了不少。我成了警队里公认的无人机技术骨干。
    不同螺距型号的桨叶转速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同。当转速达到一个固定值时,产生的噪声最大,更具有威慑力。为了让无人机在应用中的威慑效果最大化,我特意研究了穿越机的桨叶转速和声音频率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螺距型号的桨叶,记录下每种转速对应的声音分贝,应用实验发现的最佳转速值,既保证飞行稳定性,又能产生足够的声音震慑力。一次模拟演练后,一同参与演练的青年民警跟我说:“裴哥,你那穿越机一飞过来,光听声音就觉得有压力,更别说精准抛弹了,这威慑力真够劲儿!”
    操控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侦查,我更是游刃有余。2024年举办的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成了检验技术和战术的“试金石”。从全市的众多飞手里突围,成为上海特警代表队的一员后,我投入了60多天的封闭集训。那段时间里,我不敢有丝毫松懈,一遍又一遍地磨炼穿越机操控技术,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以在赛场上展现最好的状态。比赛中,“突击追捕”科目非常关键,我全程零失误,也由此获得佳绩。
    不久后,我考取了CAAC四类超视距机长执照,成为上海公安队伍中为数不多获该认证的飞手。今年10月,在上海公安系统“翼决高下 智汇浪尖”无人机大比武活动中,我再次夺得“复杂环境侦查”科目竞赛第一名。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技术的肯定,更证明了警用无人机在实战里的价值。
    技术再好,不能服务实战就是“花架子”。我针对实战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早到晚,我手里的操控器时常被汗水浸得发滑。支队领导来训练场巡查,打趣道:“你这是把穿越机练出‘绣花’的精度啊!”我深知,只有练到极致,才能在实战中不失误。
    如今,握着无人机遥控器,手里攥着的不只是一份兴趣,更是一份使命,从最开始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和团队一起坚守,我很幸运能把热爱变成守护城市的力量。我们用无人机划出的每一道航线,终会成为守护这座城市平安的轨迹。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