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无冕之王果然“无冕”――一假记者连骗五名真记者

时间:2009-01-16 10:33:49

字体:
      这是一个勤勉的“记者”,他每天穿梭于各个活动现场,只是他的镜头追逐的不是新闻;这是一个交际广泛的“记者”,他乐于搜集名片,只是从未发表过一篇新闻稿。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活跃”着这样一位“无冕之王”。
      依靠着从地摊上买来的假记者证,他接连骗倒了5位记者同行。正当他为自己的行骗得逞洋洋得意之际,一场由受害者发起的“人肉搜索”也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浦东警方的大力追查下,这个隐匿在记者圈长达数年的“假记者”黄某被揪出,也由此揭开了他那张光鲜亮丽的“画皮”……
 
     电影节上的热心同行
     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影城开幕,电影节的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记者。王小姐是东北某日报社派驻上海的记者,这一次,她也参与了电影节相关的报道。6月19日,在新闻中心里,王小姐结识了自称来自吉林都市报、延边新闻网的文体新闻部的记者“权仁俊”。
     同样是驻上海记者,又是东北老乡,王小姐很爽快地就和对方交换了名片和联系方式。交谈中,王小姐得知这个同行虽然是东北人,但从小是在韩国长大的,在复旦读的大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小姐经常在记者招待会或者是新闻发布会现场,看到这个名叫权仁俊的记者也在拿着相机采访。 
      不仅如此,王小姐发现,在采访的间隙,权仁俊会很主动地去和其他记者打招呼。  一切都表明权仁俊是个很活跃的记者。
      因此,当7月14日,权仁俊给王小姐打电话求助时,王小姐不疑有它。“他告诉我,他随身携带的证件都被偷了,领导交办的采访任务还没有完成,要借1000元应急。”听到同行有难,王小姐当晚就把1000元存进权仁俊的银行卡。第二天,权仁俊又称要赴京采访奥运会,向王小姐再借了1500元。
      令王小姐意想不到的是,权仁俊借钱之后,便如人间蒸发。这时,王小姐也想起了权仁俊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疑点。“我注意到,他拍照的水平很差。不仅如此,他的工作态度也不够严谨。”王小姐回忆说,“亚洲新人奖的时候,他不到最前面去占很好的位置,随便拍了几张就回来。还说回去处理一下就好了。 明明能够拍到好照片的,为什么还要回去处理呢? ” 同时,权仁俊发来的手机短信里,还经常会出现错别字。 拙劣的摄影水平,不够严谨的工作态度,错字连篇的短信息,按理说,这样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在一名专业记者身上的,这不由地让王小姐对权仁俊的记者身份产生了一些怀疑。  王小姐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一位同行时,同行提醒王小姐可能遇上了骗子。
 
        受害记者开博人肉搜索
        于是,王小姐开始在网上搜索“权仁俊”这个名字。然而令王小姐感到奇怪的是,她竟然没有搜索到一篇权仁俊写的报道。预感到事情有些不妙的王小姐立即登陆延边新闻网,并按照网站上提供的联系电话打了过去。 延边新闻网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王小姐,该单位没有权仁俊这个驻上海的记者。
       王小姐在进一步的网络搜索中,反而跳出了一篇博客。博客的主人张先生也是一位媒体记者,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受骗过程,而骗人者正是王小姐苦寻不着的权仁俊。与王小姐一样,这位张先生与权仁俊的相遇也是从上海电影节开始。看见权仁俊有着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记者证,张先生也就不再怀疑权仁俊的身份,甚至允许权仁俊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
       聚会之后,权仁俊趁机借宿张先生家中。第二天,权仁俊告辞离开时,张先生发现权仁俊将他的相机藏匿在自己包中。碍于同行颜面,张先生没有报警,权仁俊见势不妙,灰溜溜的告辞了。此后,当张先生和同行说起权仁俊时,又有同行揭发,此人是个骗子,在苏州冒充别的记者去领红包被某摄影记者揭露而被抓到过,还被拘留了三天。权仁俊行骗的足迹还遍布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除了冒充媒体记者领取红包,就是接近记者骗取甚至偷盗钱财。为此,张先生特地开博将自己的受骗经历公示,借以提醒同行,也希望借助网络,进行人肉搜索,找出权仁俊。
       张先生在博客中公布了权仁俊的长相:“这个骗子个头不高,长的有点黑并且看上去很壮实。喜欢穿着复旦大学的T恤,背着复旦大学的包,因此宣称自己是复旦研究生毕业;会韩语,自称韩国国籍。”这些都与王小姐对权仁俊的认识一样, 此时,王小姐明白了,这次她遇到的根本不是什么记者,而是一个冒充记者进行诈骗的骗子。放下电话后,王小姐就赶到附近的浦东潍坊街道派出所报了案。
 
       扛“记者”招牌四处行骗
       在电影节举办的这段时间里,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另一角,经营网络公司的李小姐在工作中也认识了一个名叫权仁俊的年轻男子。据李小姐说,那天她是到一家茶馆里去对电脑进行维护,一名在吧台工作的年轻人主动上前来和自己聊天,他就是权仁俊。 权仁俊向李小姐介绍,称自己是东北某新闻网的记者。“他是一名记者,现在来中国是来学习中国的文化,中国沏茶文化之类的” 李小姐回忆说。由于, 李小姐和茶馆老板的关系很好,相互之间也非常信任,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记者,李小姐没有丝毫的怀疑。  无意中,李小姐还注意到,这名男子登陆的是一个韩文网站。于是,李小姐对于权仁俊的韩国人身份也没有怀疑。  当天,李小姐和权仁俊在茶馆里聊得非常愉快,离开时,李小姐留下了自己的名片。可是,让李小姐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她就接到了权仁俊打来的电话。 
      “他现在是专职做记者,而且延边新闻网那里,就是需要一个办事处,这里还需要招一个业务员帮他一起跑新闻。” 在上海设立一个办事处,那也就意味着需要场地来办公,听权仁俊这样一说,李小姐马上想到,自己公司里正好还空着一个房间。 
        并且权仁俊主动提到了房租,“钱是他自己提的,他所有的费用包括租房什么,在这里的所有的开销都是由报社来报销的。” 权仁俊的这番解释立即打消了李小姐的顾虑,就这样,虽然权仁俊没有支付租金,但他还是在几天后,住进了李小姐的公司。 
      几天后,权仁俊给李小姐打电话称,自己在采访途中,钱款和证件被偷走了。李小姐信以为真,给了他1000元。而后,他又以各种理由,向李小姐骗取6200元,还盗走其一部IBM笔记本电脑。李小姐发现受骗后,也向警方报案。
       接到了多名受害人的报案后,警方通过分析,确定行骗的“权仁俊”为同一人,通过查询,警方获取了“权仁俊”的照片。虽然,知道了权仁俊的身份,可是权仁俊却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警方并不放弃,通过不懈的努力,警方终于联系到了权仁俊的“现任女友”。这个正在南京读大学的女孩还沉浸在有个记者男友的美梦中。出于对男友的信任,她还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借给了男友。今年8月1日,化名“权仁俊”的犯罪嫌疑人黄某在江苏徐州落网。 
 
       “假记者”卸下一身画皮
        那么这个看似无所不能,骗倒多名同行的“权仁俊”究竟是何许人也?“权仁俊”到案后,告诉警方,他真名叫做黄某,并且供认了冒充记者,实施诈骗的作案事实,除了王小姐和李小姐以外,他还用相同的手法从另2名被害人处骗得500和600元人民币。至于李小姐的笔记本电脑,黄某在作案后就转手卖掉了,这些诈骗得来的钱财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被他挥霍一空。 
      经查,黄某用记者身份,骗取了至少5名同行的钱财。但多数受害记者在被骗后,出于面子考虑,并不报案。虽然黄某对外编织了自己毕业于复旦大学,韩国国籍,新闻记者等光鲜的身份,但他的真实身份却让人跌破眼镜。
      现年25岁的黄某是安徽六安市某镇农民,小学三年级后辍学在家。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者,根本不是他所谓的韩国商人。10年前,黄某跟随父母来到上海打工。但因为好逸恶劳,他通常做了不到2个月,就辞职。  此后,黄某开始背着父母向亲戚朋友,甚至是暂住地附近的邻居借钱。 在父母的多次打骂后,黄某将取财的目标转向了外面。 2006年5月,他得知全国体育大会在苏州召开,就做了一本假记者证混入其中,结果碰巧遇上被冒充报社的真记者,被处行政拘留10天。
       虽然,受到了行政处罚,但黄某尝到了当记者的“甜头”,他开始频频冒充记者,出入各个采访活动现场,骗取礼品红包。黄某每天都到网上阅读各种新闻,娱乐资讯来获取信息,将自己武装成一名新闻记者。
      今年年初,当得知上海电影节将召开时,黄某为了方便作案,花了150元钱,制作了一张假的记者证和名片。凭着这张假记者证,黄某顺利地从电影节组委会换到了一张真的记者采访证。也就发生了本文开头那一幕。黄某向警方表示:“我有了这张记者证后别人更容易相信我,做什么事情,和别人谈什么事情,说得通俗一点,跟别人借钱比较好借一点。”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频频诈骗得手的犯罪嫌疑人黄某的文化程度竟然只有小学三年级。 原来在一次意外受伤后,黄某辍学在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他的短信里会出现多个错别字的根本原因。
 
       警方提醒:会务活动记者身份审核存在漏洞
        承办此案的民警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黄某虚构了自己是韩国人的这样一个身份搭识被害人后,在明知道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编造各种借口,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他的这种行为就涉嫌了诈骗罪。 
         犯罪嫌疑人黄某通过一张假冒的记者证骗来了正式的采访证,这说明有关部门在举行活动的时候,在对采访者的身份审核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而本案的被害人被犯罪嫌疑人黄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相信黄某是一名记者,从而上当受骗。其实,黄某的假记者身份,只要通过一个电话查证或者网上查询就能轻易被戳穿,这样,类似的骗局也就能够有效的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