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支队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对全区范围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面对面”上门调研,重点听取20余家学校代表,200多名师生、家长对于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现状和出行安全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调研累计征集突出问题34个,共性问题归类后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交通硬件设施配套存在滞后,部分支小马路、菜场、车站毗连学校,存在周边道路蓄车、分流能力上的不足;二是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一阵风”现象普遍,缺乏长效管控机制;三是部分校车司机、师生、家长尊法守规意识薄弱,“警、校、家”三方合力共治格局尚未形成。
针对问题收集、摸排情况,组织各职能及相关责任区大队开展系统“会诊”,并按照“一点、一事、一案”原则,对34个亟需补缺的交通短板,尤其是涉及交通设施和秩序管理方面的问题,分层、分责制定个性化治理“套餐”,确保因情、按需而为。一是整体规划部局,打造疏通“循环”样板。如针对延安东校、江五小学早晚高峰时段对社会接送车辆存在吸附影响,大量车流汇集致使两校之间的昭化东路严重拥堵,并“骨牌”式影响到相连镇宁路及延安西路的正常通行的情况,交警支队会同区建交委多次实地踏勘、采集数据、建模论证,在征得校方及沿线单位意见后,果断将昭化东路、曹家堰路设置为单向通行,通过单向“转盘”导流的方式,合理引导社会车辆有序分流,为相关学校周边有效分流探索新路,积累经验。二是局部挖潜转型,疏堵结合服务于民。如对照长宁实验小学、天山中学、娄山中学等校“加强区域静态交通资源供给及服务管理”的意愿,率先在娄山中学周边采取移动P牌形式,增拓泊位30余个,并在做好长宁实验小学门口“社会”转“专需”道路停车资源再挖的同时,加强停车信息化诱导“近、中、远”三期规划,以“开源节流”、“错峰供应”方式为全区118家幼儿园、中小学校新增临时泊位2000余个,受惠于民。三是搭车“智慧交警”,常态长效保畅治违。立足“智慧交警”建设,分别将区内主干道路沿线学校提出的“加强门前违法停车非现场执法”需求,一并纳入后续全区电子警察调整、增设范畴,目前已基本完成校园周边“电子警察”架设工作,通过织密“电眼”网络方式,匹配急切期望。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