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长时间、恶意鸣号将严查 本市交警在全市范围开展专项整治

时间:2009-03-13 字体:

    自2007年6月起,上海对外环线以内的道路实行全天禁止鸣喇叭,“禁鸣令”实行至今,喇叭声是减少了,但离“完全静音”还差得远。前车开慢了按喇叭催促,行人挡住转弯道了按喇叭提醒,被非法摊贩占道了按喇叭抗议……在申城的马路上,剌耳的喇叭声还是时有所闻。3月5日,本市交警部门在全市开展了针对机动车随意鸣号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
    喇叭声时有所闻
    上午9点40分左右,记者来到长寿路江宁路口,刚在路口站定,一辆112路公交车沿江宁路由北往南行驶,江宁路上绿灯亮起,公交车按响了喇叭紧跟着一辆私家车驶过路口,交警当即将其拦了下来。公交车驾驶员显然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心知肚明,赶忙对交警解释自己不是故意的,“前面部车子太慢了,一看路口是绿灯就着急了”。交警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并按照法规处罚了他100元。
    这边刚刚处理完毕,又一辆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拦了下来,骑车的中年男子一脸错愕,当交警指出他的违法行为才恍然大悟,连连表示以后绝不再犯,鉴于驾驶员很快就认识到了错误且情节不严重,交警对其教育后予以放行。
    在这个路口,短短半小时内,交警连续查处了好几起违法鸣号行为,执勤交警表示,针对随意鸣号违法行为,交警将采取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短暂的、无意识的鸣号可以教育,如果是恶意的、长时间的,则对驾驶员进行抄报处理。
    养成限速、刹车习惯
    禁鸣令推出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在刚推出初期,网上曾有争议,认为“关键时刻,按喇叭能挽救一条生命”。一些人按喇叭出于“以暴制暴”的想法:“别人违法,影响我,我抗议一下。”一些驾驶员认为如果没有行人、非机动车乱穿马路,如果没有马路设摊等等那些影响通行的情况,禁鸣令才能落到实处。
    “如果有人突然横穿马路,究竟是按喇叭能救人,还是踩刹车能救人?”一位公交车驾驶员方先生认为,按喇叭只能指望别人避让,太被动。“万一对方听到喇叭声,一下子懵了,停在路中央,怎么办?归根到底,要养成限速、踩刹车的习惯。依赖喇叭救命,反而会麻痹司机,延误刹车时间,引发不必要的事故。”
    遇到突发情况,不是先按喇叭,而是先踩刹车,这种说法很值得提倡。目前,申城各行各业正在推进迎世博600天行动,文明出行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禁鸣”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唤起大众的交通文明意识,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禁鸣令禁掉的不仅是上海百万只汽车喇叭,更是禁掉了驾驶员长期养成的不文明的驾驶习惯。当所有的驾驶员能让文明行车形成一种习惯,自觉地去履行,那么从“不能鸣笛”到“不想鸣笛”、从“你争我抢”到“谦行礼让”的文明转变也就为时不远了。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