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西装现身案发现场,解剖尸体不戴口罩……在网络剧《法医秦明》走红荧屏的同时,也不免让金彝多有吐槽:现实生活中的法医哪有这么酷炫!
金彝说这话,完全是有发言权的。因为从皖南医学院法医专业毕业至今,金彝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足足20载,如果论资排辈,她其实还是“秦明”的师姐。
作为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标兵候选人,记者近日有幸对话这位“魔都”女法医,听她讲述一个真实的法医世界。
班级里“稀缺”的1/5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作者秦明毕业于安徽皖南医学院,秦明1998年高中毕业,这正是金彝从皖南医学院毕业的那个年头。
说起自己的大学生涯,金彝戏称,自己也算得上是班里的“稀缺资源”。“那个时候法医还是个大冷门,人们对于法医并不像现在了解得这么多,甚至有种说法,很多人不愿意和做法医的人同桌吃饭。”金彝记得,自己报考那会儿,法医专业招的人很少,女生更少。“那时一个班级30个人,而女生只有6个。”
和很多女孩子不一样,金彝似乎是个“异类”,因为她对生理卫生天生很有兴趣,学医是她从小的梦想。又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时常会和公安打交道,金彝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想找个“中间值”,法医便成了她和她父亲商定之下的出路。
但金彝说,最初的时候,其实自己对于法医也全无概念。“但我不害怕,尤其像是很多女生听来都觉得畏惧的解剖课,我倒是乐在其中,毕竟这样的实战机会特别珍贵。”
以兴趣为老师,金彝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998年大学毕业后,金彝便直接进入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
从案发现场到实验室
对于自己实习后出的第一个案发现场,金彝至今都不会忘记。“那会儿还是在安徽,被害人被嫌疑人藏在床箱内有一段时间了。”
金彝用“极度血腥”向记者形容自己那时的所见场景。初出茅庐的金彝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接触到人性的残忍。从那以后,金彝越发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定罪的证据,为了还受害者公道。”
2015年底,金彝从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调任至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侦支队,做的还法医这一老本行。
因为工作的性质,金彝很多时候都是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戴着消毒手套,对着显微镜和一堆仪器一个人“捣鼓”半天,是她工作时最真实的写照。
金彝坦言,实验室里的时光多少有些枯燥,“但做技术的似乎也就是这点本事。”性格爽朗的金彝说到此处自嘲了起来,“没人和你说话,你能‘对话’的就是一堆精密仪器和数据。不过你还别说,当你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的时候,实验室里独处的时间真的也过得很快。”
比中嫌疑人的成就感
2017年4月,杨浦区国顺东路上一家名烟名酒仓库被盗,技术人员从现场提取了一个白酒的包装盒,随后的工作交接给了金彝。经过慎重考虑,金彝尝试用一种新技术成功提取到了生物物证,后经过比对,一名前科人员成功跳了出来。
今年年初,杨浦、闵行、青浦和普陀等辖区相继发生多起入民宅盗窃案,富有经验的金彝主动加班加点,通过所在辖区现场提取的生物物证成功查中前科人员杜某,后经过比对,一共串并了这名前科人员11起案件。
“实验室的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时刻保持仔细谨慎的态度,尤其对于要成为庭审证据使用的鉴定意见和结论,来源于我们的技术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法医”的定义,金彝这么告诉记者:平凡的工作岗位需要平凡的人去完成。“但作为法医的最大成就感,也许就是在比重嫌疑人的那一刻,因为是‘我们’,让隐藏的证据终于开口说话。”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