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4月13日至4月19日)天气依然延续前期“过山车”模式,大风降雨降温让不少出行的市民们,纷纷调侃熬过了冬天,却冻伤在春天,所幸后半周气温一口气上升了6至7度,逐感温暖。上周道通行情况一般,常态道路拥挤如常,整体车辆行驶状况较为通畅有序。
在各项统计数据方面,上周道路交通拥堵率上升11.10%,事故率上升3.09%,抛锚数日均99起,违法停车日均处罚1159起,两项数据分别较上周减少4起和增加41起。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1起。在道口方面,上周日均进沪车流量26.3万辆次,离沪车流量26.7万辆次。从各条城市快速路拥堵排名情况来看,东侧徐家汇路上匝道至南北东侧延东立交日均阻塞时间达8小时50分,超过三周在该项数据里排名第一。
随着天气的变化,道路交通也同样在变化,前半周的大风降温天让各大高速桥隧都调整了车辆最高通行限速,以提醒驾驶员在通过空旷道路时,要注意侧逆风给行驶带来的阻碍。而后半周适宜的温度,让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有了改善。除了天气的因素外,昼长夜短和从上周三开始实施的外牌车辆在高架道路(城市快速路)限行时间的增长,也对常态拥挤的部分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原先从早晨6点45分开始,南北高架临汾路段和洛川路段就会发生红色拥堵状况,而从周三开始,该时间提前到了6点30分,尤其是以大量车辆在内环外侧广中路段出现通行困难最为明显。从路政局路网的数据可以看出,新政实施第一天,在外牌限行早高峰期间,快速路网车辆流量有所下降。浦西快速路网高架流量为397976辆,同比前一周三小幅小降2.2%。
在交通事故方面,S20外环五洲大道处,一辆工程车与吊车的相撞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后方的道路造成长达1公里的拥堵。连续多周,外环尤其凌海路等路段,由于集装箱卡车的密集出行,该地区多处交通通行甚不理想,建议途径的车辆可选择其他道路绕行,无法绕行的,在行驶时一定要注意驾车安全。
4月11日晚间,市民张先生从虹口去浦东走外环隧道,他如往常一样走逸仙高架到吴淞大桥从淞滨路出口下,但临近时,发现由于吴淞大桥的大修,桥东侧南向北采取了临时性的交通管制措施,导致淞滨路出口被封,所以他只能继续开行到前一出口再调头回来。上周大桥仍在紧锣密鼓的修缮当中,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从逸仙高架东侧安达路往大桥的车流量最为巨大,而在上午9点过后,该些路段的交通压力显著下降,需要通行的驾驶员们,可以选择错时错峰,有效减少拥挤情况的发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