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冒充公安机关等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上海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也不会设立所谓“安全账户”要求转账,更不会索取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市民接到类似电话可直接拨打110报警。
纸质“逮捕令”骗来百万
电话告知涉嫌犯罪,传真一份纸质“逮捕令”,骗子冒称“公安局”遥控办案,要求进行资金冻结,骗取金额高达百万元。
11月14日,家住南翔的刘女士接到一个自称“移动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刘女士,有人在长宁区冒用她的身份办理了手机卡,现在移动公司要把她的号码停机。随后,对方又提供了一个“报警电话”,要其马上与警方联系。为了避免手机停机,刘女士马上拨打了这个所谓的“报警电话”。电话中一位自称“长宁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张姓警官”的话让刘女士瞠目结舌。“张警官”告诉刘女士,她现在卷入一个特大诈骗案中,金额高达248万元,一名老太因该案已跳楼自杀,而刘女士本人涉嫌受贿24.8万元。接着,“张警官”让刘女士到附近的文印店用传真机收了两份逮捕令,声称即将拘留刘女士。刘女士一听立刻被吓得魂不附体。
过了一会,一名自称“长宁经侦支队林支队长”的人打电话告诉刘女士,如果不想被拘留,就去开一张银行卡,把家里所有钱都转到这张卡上,他们会帮刘女士冻结,此事要绝对保密。此时的刘女士深信不疑,对“林支队长”的话言听计从。她先到银行去办理了一张开通网银功能的银行卡,并把该卡的信息全部告知了这名“林支队长”,之后,她将家中的存款分批转入该账户中。过了两天,一名自称“长宁经侦支队杨科长”的人打电话过来称,要指导刘女士进行资金冻结的操作,刘女士遂按照其指示在网上进行了相关账户操作。接下来的三周内,刘女士多次将钱款存入自己的“安全账户”,前后高达110万元,而“杨科长”也多次打电话过来“指导”操作。12月9日,刘女士在银行对自己的账户进行查询时发现,本该被冻结的“安全账户”里只剩下不到100元,之前的报警电话也打不通了,刘女士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骗。
电脑远程操作骗走130万
11月中旬,在国外生活已久的李奶奶和老伴回到了普陀区万里地区的家中生活。不久,76岁的李奶奶就在家中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中国移动客服的工作人员,说其使用身份证在嘉定区营业所办理了一个手机号码,通过该手机号码发送了上千条虚假淫秽信息,涉嫌违法,还给了郑女士一个公安局的电话让她自己打电话过去了解详情。受到惊吓的李奶奶便打了过去,接电话男子自称是“嘉定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称其手机号码除发送了上千条虚假淫秽信息之外,还涉嫌一个诈骗案件,涉案金额上亿元……
之后,在对方的“指点”下,李奶奶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为对方开启了远程桌面操作,对方立即为李奶奶的电脑下载了一个取名为“110”的远程操作软件,这个取名为“110”的软件也加深了李奶奶认为对方是“警察”的信任。最终,在对方一步步的要求下,李奶奶被远程网银转账骗走130余万元。
上海警方介绍,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常用伎俩,主要手法类型包括:
“电话欠费”——冒充移动、联通等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因电话欠费、发送诈骗短信等原因要停机,然后转接至公安或检察院或法院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包裹”——冒充邮局、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有一邮件没领取且邮件内藏有毒品或银行卡等,然后转接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洗钱”——冒充公安或检察院或法院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涉嫌洗钱、非法集资等犯罪实施诈骗。
“银行卡欠费”——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身份证被盗并被他人开设银行卡盗刷欠费,然后转接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对此,上海警方表示,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也不会指导当事人去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或是将钱款转至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向当事人索取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广大市民要牢记“十个凡是”和三个“不”,接到类似电话“不相信、不理睬、不汇款”,并及时报警。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