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广大读者关心的从今年7月1日起,本市机动车执行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有关问题,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给予了详细解答。
问:什么是“国三标准”车辆?
答:“国三标准”全称为“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国三标准”等效采用了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标准的限值。达到“国三标准”的车辆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可大幅度削减单车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污染物总量比达到“国二标准”的车辆减少40%左右;二是加装了车载排放诊断系统,因此单车排放更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更小。
问:达到“欧Ⅲ标准”就是达到“国三标准”了吗?
答: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即各项试验的试验方法和限值都与欧Ⅲ标准相同,但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车型能否达到“国三标准”,需要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并且与“欧Ⅲ标准”不同的是,“国三标准”强制要求车辆安装OBD车载自诊断系统,以通过实时监控车辆排放来控制尾气达标。
问:什么是OBD车载自诊断系统?
答:在车辆的三元催化器的进出口上都装有氧传感器,完全通过实时监控车辆排放来控制达标,可以更加保证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执行。当车辆因为油品质量等原因,造成排放没有达到欧Ⅲ标准的时候,OBD系统将自动报警,转而进入系统默认模式,发动机将不能正常工作,车辆只能进入特约维修站进行检查和维护。OBD车载自诊断系统不能在车辆出厂之后经过改造加上。
问:机动车实施“国三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答:国家环境保护局执行的是《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汽污染物排放限制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中的第Ⅲ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
本市开始实施“国三标准”是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沪环保控[2007]364)。
问:机动车开始实施“国家标准”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最大总质量>3500kg的柴油车、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开始实施“国三标准”,这里不包括汽油车;从2007年7月1日起,所有最大总质量≤3500kg的汽车,开始实施“国三标准”。本市为了使机动车生产和销售企业有一定的适应期以应对新标准,规定了按“国二标准”生产的机动车有一年的过度期进行销售和注册登记,从2008年1月1日和2008年7月1日起,相应车辆凡达不到“国三标准”的一律不得销售和注册登记。
外省市在2008年1月1日和2008年7月1日以后办理注册登记的相应车辆,需转入本市的,也必须达到“国三标准”。
问:2008年7月1日以前已经买好的“国二标准”的车,因为拍不到上牌额度,在7月1日以后还能不能上牌?
答:车管所是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给出的环保达标车型目录办理新车上牌手续的,凡不符合环保达标车型的,一律在计算机网络中予以锁定。因此非达标车型在规定期限以后就无法办理上牌手续了。根据公安部规定,办理新车上牌时必须提供购置税缴税凭证,目前本市机动车上牌额度是由税务部门审核的,所以没有额度交不了购置税,也无法办理上牌手续。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已经购买了“国二标准”的机动车,必须在7月1日前办理新车上牌手续,否则7月1日后在本市就无法办理包括沪C号牌在内的所有新车上牌手续了。
问:进口机动车怎么确定是否达到“国三标准”?
答:我国进口机动车的环保达标车型已纳入国家环保总局的车型型式核准公告管理范围中,市民可通过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网站(www.sepb.gov.cn)进行查询;对于在标准发布前已经入关的进口机动车,即2005年5月30日前的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和2005年4月15日前的轻型汽车,可由汽车供应商或销售企业向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请,由上海市环保局会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共同会商核定提供相关证明。
另外,对部分国产厂牌型号机动车因发动机配置等原因,若无法确认是否达标,可由厂家持相关证明到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办理达标车型的证明。
问:如何查询车辆是否符合“国三标准”?
答:达到“国三标准”的具体车型可以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进行查询。具体操作如下:
进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网站(网址:www.sepb.gov.cn)→在“污染控制”版块的“空气”栏目中,选中“欧Ⅲ标准车型查询”→输入车型编号或发动机型号或汽车生产企业名称,点击“查询”→在反映出的所有信息中能找到完全匹配的车辆信息的,即为符合“国二标准”。
问:以前购买的已经上了牌的车辆,是不是需要改装成“国三标准”的车呢?
答:上海实施“国三标准”,并不意味着已经办理了注册登记的“国二标准”的车辆就此淘汰,而是采取“新车新标准,老车老标准”的管理办法,因此新标准实施后对现有在用车的使用并无任何限制和影响。生产厂家不可能为已经注册登记的车辆加装“OBD”系统,并且国家也不允许私自改装机动车的发动机装置,因而不必将现有在用车改装成“国三标准”的车辆。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