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智慧、真诚、规范、素质——“帅交警”陈栋小故事集粹

时间:2008-12-26 字体:

    12月5日,第八届“静安区十大杰出青年”评审会举行,被誉为“帅交警”的静安交警支队青年民警陈栋通过PPT自我介绍、回答评委提问等环节,力克众多强手,在31名正式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最终以总分第3名的成绩顺利荣获第八届“静安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本报摘取了几个陈栋日常工作中的小故事,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帅交警”。

    故事一:靠前一步,凸显智慧

    红灯亮起,胶州路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规矩地在停车线后止步。哨声响起,陈栋对路口停车的车辆发出“上前”的指令。一辆蓝色的商务车按照他的指示果断上前,接着又有两部车子跟着上前3米。紧接着,随后的八九辆右转车辆,一路畅通地冲出了“重围”。显然是靠前3米的几辆车,给这些右转车在只有两根车道的胶州路挪出了转弯空间。

    这就是陈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的“靠前一步”工作法。在探索初期,为了验证这套方法是否可行,取得科学的依据,每到休息日,陈栋就会带着一本本子,一个秒表,将路口车辆一一记录,这一呆就是整整一天。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陈栋发现从胶州路口向左转车辆的比例约为30%,而右转车辆占70%。也就是每10辆车当中有7辆是右转车辆,只要将其中左转的3辆引导到“临时待转区”,那右转弯车辆就会畅通无阻。接着陈栋又测算出“传转区”的精确位置,避免从北京西路左转进胶州路的车辆碰擦到“靠前一步”的待转车辆。此举使胶州路北向南的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高峰时段拥堵状况得到显著改观。

    据实地测算,陈栋为使“靠前一步”工作法发挥出最佳效果,在高峰时段一个信号周期约180秒的时间内,要做不同指挥动作70至75个,平均约2.5秒种陈栋就要发出一个指挥动作;周期内指挥时移动60—80步,约50—70米;一个高峰时段2个半小时,累计发出指挥动作3600个,实际移动路程约3000米,对体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故事二:街头的法律课

    静安分局里,流传着一个发生在陈栋身上、为同事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陈栋在街头给法学教授上法律课”。

    一辆黑色高档轿车,从北京西路上由西向东疾驶而来,快到路口时,打亮了转弯信号灯,南小转弯逆向驶入了设有禁令标志、不允许逆向行驶的胶州路单行道,陈栋发现后果断做出了靠边停车的手势。车上下来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西装笔挺的中年人。陈栋上前指出了他违法行车的行为:“同志,您刚才的驾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我要依法对您进行处罚。”“依法处罚?”“金丝眼镜”听到要处罚激动起来,他上下打量了陈栋一番,见陈栋这么年轻,倨傲地说道:“你一个交警也跟我讲法律?法律我可比你懂得多!我是著名的大律师、高校的法学教授,上海律师界谁不认识我,如果你对我进行处罚,我就跟你打官司,肯定是我胜诉?”陈栋不为所动,反复对他进行教育。

    “金丝眼镜”见陈栋不掘不挠,又说:“你们把禁令标志做的这么小,叫驾驶员怎么看得见?这是你们的责任!”“同志,道路交通标志的大小和图案都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制作和安装的,如果您认为不妥,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您的建议。但是,您违反了道路交通法必须接受处罚。”

    经过陈栋一番耐心的劝说,中年人终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罚款。接过陈栋开具的罚单。

    故事三:流利外语折服老外

    陈栋还是交警支队有名的“外交官”。年初的一天,一位外国人驾驶一辆摩托车途经北京路胶州路口,民警陈栋见这辆摩托车没有牌照,立即示意他停车进行例行检查。这位外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比比划划,用英语告诉民警:“我不懂中文,你说的我都不明白。”说完他乐呵呵地看着民警,意思是“你也拿我没辙”。

    出乎老外意料的是,陈栋并没有被他难倒,一口流利的英语,询问了事发情况,并明确告诉他:“你既没有中国驾驶证,摩托车又没有牌照,已经构成违法行为,要对您依法进行处罚。”事后,这位外国人不但接受了民警对其的处罚,还对陈栋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钦佩不已。

    故事四:用真诚化解矛盾

    一日,一名中年妇女驾车急于送孩子到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补习,逆向行驶被陈栋拦了下来。起初,该名中年妇女还一个劲地争辩说:“我是送孩子补习,难得逆向行驶一次,你还这么较真。如果我投诉你态度不好,你不是要受到领导的批评吗?与其这样,你还不如让我开车过去。”

    陈栋有礼有节、态度和蔼地指出了她违法行车的危害性,并说:“您比我年长,社会经验比我多,待人处事也更应该通情达理,文明守法安全驾车。”一番诚恳的话语终于说服了对方。在接受完违法处理后,她感慨地说:“交警工作真不容易。刚才不愿处理是我的不对,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听到这样朴实的话,我的心里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事后陈栋对同事们说:“只要驾驶人认可,我们心里就高兴。”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