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特警支队尖刀队警长、市公安局优秀骨干教官刘京缵,200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2008年汶川地震,原本毕业后想成为老师的他与警察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年,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他进入什邡重灾区,几天的时间让他切身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看着穿梭断壁残垣中的警察,助人危难,救人水火,他第一次真实体会到警察这个职业不同寻常的意义,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2010年,他如愿考入警校,从此便走上了他人生的“特”定之路。
来之即战 战之必胜
作为特警,刘京缵深知自己并不能只有周而复始的枯燥训练,虽没有侦查破案的缜密逻辑,但等待他的必定是临门一脚、攻城拔寨的挺身而出。
“中山南二路、东安路路口,有人滋事,派出所请求支援。”正准备结束一天工作的刘京缵突然收到指挥中心警令。他直接奔赴现场后,看到一辆警车,嫌疑人和民警却没见着。给他的第一感觉是情况紧急,于是他赶紧询问附近便利店员工,并按照员工指明的方向跑去。伴随着众多汽车的喇叭声和急刹车声,刘京缵看到2名民警正在追喊。
“快!人在机动车道里。”刘京缵和同事们继续向前追赶,终于发现嫌疑人在前方机动车道里。他连忙跑进机动车道,不时有机动车从身边快速驶过,半夜,车速都比较快,迎面开过的车灯光闪烁。“在机动车道上抓捕速度一定要快。”刘京缵趁着夜色迅速冲到嫌疑人背后,干净利落地将他制伏在地上,并将其带离至人行道。
足智多谋 刚柔并济
光凭一身力气就能战无不胜?虽说凡事等到特警出场,需要的是他们气势如虹的气场和一往无前的冲劲,但刘京缵的理解是,一味强硬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大块头也需要有大智慧”。
那一年,分局办理一起重大案件,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面对犯罪嫌疑人手中可能持有枪支、刀具等武器的情况,刘京缵临危受命,带领特警小组配合侦查员一起实施抓捕。当时的他深知现场情况不明可能带来的危险,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抓捕方案,做足功课。待后方指挥部下达指令后,刘京缵第一个冲入犯罪嫌疑人的据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一名手中握刀的嫌疑人。一瞬间,他凭经验告诉自己,手上有凶器的一般都是带头人。擒贼先擒王,当他将这名嫌疑人摁倒在地后,震慑住了其他同伙,警方很快顺利将犯罪团伙其他人员制伏。
行动到这里或许对于身为特警的刘京缵来说该算圆满完成任务了,但当他得知在随后的现场搜查中未发现毒品时,立即回忆起自己在搏斗过程中,发现嫌疑人盯着房间某处角落的眼神。警方正是根据这个线索,在一个墙后的垃圾桶内,发现了犯罪分子藏匿的赃物。
其实“智”也是特警的一面。
用心传承 以行致远
有故事的警察人生也许是精彩的,但每一个“特警人”都明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是最长情的陪伴,因为坚持才是胜利的基础。
刘京缵的体格在支队里并不是条件最好的,不断努力,不断尝试突破,只因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在没有行动的日子里,较武场上的一试身手、一较高下,也是刘京缵一次次自我检验的舞台。在他从警后的几年里,曾在2014年至2017年间,先后荣获特警总队练兵比武92式短枪折返、长短枪互换、综合大比武、战术冲房等多个比武领域的奖项。
当然,熟悉刘京缵的人都知道,他还是一名市公安局兼职教官,在他的口中常常提到一句话,“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团队协作才是长盛不衰的基石”。也正因如此,他总将自己在训练中、行动中的一些心得经验分享给队友,将国外一些好的作战模式融入自己的行动指南,和一些前辈一起探讨,不断修正、完善,带领身边的战友一起快速成长。在从警的第5年,年纪轻轻的他就被评为市公安局兼职教官,并荣获全市教官比武第二名。同时,他现在还担任支队新警大队中队长,负责新警的体能、射击、格斗课程。
特警,光鲜的出场方式只是一时,在刘京缵诠释下,其实“练”才是成功本来的样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