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9日,上海金山警方成功捣毁一个传销组织,团伙主要成员王某等20人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当江西人李先生怀着对爱情的憧憬从江西来到上海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网恋对象“陈静”竟然有好几个!还没等李先生弄清真相,他已经被限制人生自由。
跨省网恋竟陷“传销门”
今年8月8日,金山公安分局接到李先生报案:他被人诱骗至金山,被迫购买44800元的化妆品后,被要求加入一传销组织。据李先生回忆,今年1月,他在江西老家玩手机QQ时,一个自称“陈静”的女子加了他好友。随后的3个月时间内,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陈静”邀请李先生来沪见面,打算和她发展进一步关系的李先生兴冲冲赶到上海金山。
谁知一见面“陈静”就将李先生带到一间出租屋内,李先生惊讶地发现,里面竟有好几个人自称“陈静”。此时“陈静”才告诉李某,她的真实姓名是“马德亮”,是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直销员。
接下去的2个多月时间,对李某来说犹如一场噩梦:前后换了6个暂住地,他的活动范围始终被限制在出租屋内,每顿饭只有土豆和白菜,连上厕所都有人盯着。在直销员的威逼利诱下,李先生被迫以每套2800元的价格买了16套“时光倩影”产品,总共44800元。由于身上并没有现金,李先生找了个理由让家里人汇了5万元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取了44800元给业务员后,对方返还了7150元给他,然后又强迫李先生拉亲戚朋友进来做业务。
李先生此时已经明白:所谓的女友根本不是什么直销员,而是彻头彻尾的传销员,自己已陷入传销窝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早想办法寻求警方帮助。一天晚上,他乘暂住地的看守人员打瞌睡的机会,逃离现场后向警方报了案。
“五级三阶”金字塔结构
这几处出租屋人员居住反常,租客很少出门,早已引起了金山分局社区民警的关注。李先生反映的情况与这条线索基本吻合。警方在基本确定这些窝点涉嫌传销后,成立了由经侦部门牵头的专案组开展侦查。
专案组发现,李某陷入的是一家披着珠宝“外衣”、对外打着生物科技公司旗号的传销组织,注册地就在上海金山,公司法人王某。根据前期调查和李先生报案提供的线索,专案组迅速掌握了这一传销组织的人员架构以及培训窝点。
每个月5至10日是该传销组织发放红利时间,地点在金山某购物中心一家KTV内。根据侦查员侦查,该传销组织将于8月9日在该KTV进行集中授课并发放红利。8月9日,专案组抽调警力开展抓捕行动,当场抓获王某等101名传销人员,查获准备用于发放提成费的10万元现金。
到案后,涉案嫌疑人很快交代了作案经过:2016年2月起,他们利用上海某珠宝有限公司为掩护,假冒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传销,以交入门费、拉人头方式,按“五级三阶”制的奖金制度,诱骗投资者参加该组织并发展下线人员,截至目前共计发展人员超过5层100余人。
警方在侦查中发现,陷入该传销组织的均为外省年轻人,年龄跨度在16至31岁之间。传销团伙通过女骨干成员以介绍好工作或以谈朋友为名,将受害人诱骗至传销窝点,软硬兼施逼迫加入。传销窝点一般租用居民小区内的住所,每处少则五六人,多则八九人。采用骨干成员担任“寝室长”,吃大锅饭,睡大通铺,对会员采取限制外出,外出贴身监督等方式进行人身和行动控制。团伙骨干成员在传销窝点内灌输“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快速致富”的思想对参与者进行反复洗脑,并动员会员不断拉人头发展下线。
据该案承办民警介绍,所谓“五级三阶”奖金制度,“五级”就是将会员分为A、B、C、D、E五级,根据发展下线人数作为晋升依据。所谓的“三阶”即由E、D级别晋升为C级别,为第一次晋级;由C级别晋升为B级别,为第二次晋级;由B级别晋升为A级别,为第三次晋级。
据了解,这样的模式是非常典型的传销模式。到案的100余人没有一个人看到过自己花每套2800元购买的“时光倩影”化妆品。这2800元费用中,公司扣除350元税费,剩余2450元则用于发放各项奖励。
拉人越多级别就越高
在派出所内,记者见到了几名嫌疑人。其中一名传销员崔某有着和报案人李先生相类似的遭遇,但最终的选择却不一样。2016年4月,崔某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小芳”的江苏网友,对方答应给崔某介绍一份工作,崔就从江西老家来到上海金山。结果被一名女子带到出租屋内,经过“洗脑”,崔某花了8400元认购了3套“时光倩影”化妆品,之后就一直积极地发展下线,但至今一个都没有发展成功。
1995年出生,15岁就出来打工的韩某则已是传销组织的C级管理人,他升级的办法是花了28000元钱购买了10套“时光倩影”。2016年5月,他被公司B级管理人易某带入该传销组织,并被反复灌输致富捷径,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韩某一下子买了10套产品成为了C级代理,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也一个下线没发展成功。
警方提醒勿贪图小利
目前较常见的传销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人传人“拉人头”式的传销活动;另一种是利用商品或服务为载体实施的传销活动。前者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传销形式,通过不断灌输“传销能够挣大钱”理念,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对参与人员“洗脑”,引诱参与人员缴纳入门费、加入传销组织。而网络传销方式则是通过互联网上设立电商平台,以对外销售价值与价格远远背离的商品为名引诱他人参与传销组织,并通过宣传其设定好的奖励规则,诱使他人积极发展下线,牟取非法利益,实现传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当面对人传人“拉人头”式传销时,一是要头脑清醒,切勿一时贪图小利益,切莫害人害己;二是万一误入传销组织,要学会自我保护,积极寻求警方协助。对于生活中发现传销犯罪线索的,也希望市民能够及时提供给公安、工商机关,尽早挽救参与人员,协助执法部门共同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
相关链接:传销犯罪新特点
从近年的打击情况来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 传销手法隐蔽化 一些传销组织专门聘用精通公司运作、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设计传销层级模式,采取错综复杂的计酬方式,通过非银行系统收取传销资金、发放传销奖金、转移涉案资金,以逃避有关部门监管,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
● 经营扩张网络化 越来越多的传销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设立网站,巧立名目并以返利、分红等为诱饵,迅速发展下线人员,有的甚至将授课视频上传到网上,在短时间内欺骗了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
● 参与群体复杂化 本市近年来查处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源头大多数在外地,流入型特征比较明显,参与群体成份复杂,且各年龄层次都有。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