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海1400余条公交线路,1.8万个公交站点,几乎都有他的足迹;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为的是在“早高峰”前赶到公交站线; 每天大多人的下班时间,却是他“上岗”的时候……这是轨道和公交总队反扒支队探长,反扒支队“城市猎人”青年突击队队长钱磊7年来的日常。
今年刚满30岁的钱磊皮肤黑黑的,瘦瘦的,乍一眼很普通,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总是透着精光的眼睛。
抓贼时“视力2.0”
2011年1月,一身学生气的钱磊加入了轨交总队反扒支队,专治公交线上的“三只手”。钱磊记得很清楚,上班第一天,“师父”就带他出任务了。
“师父他们根据研判,已经有了明确的嫌疑人,而且得知他就在宝山地区,师父给我看了他的照片,我们就出发了。”钱磊记得,当时他们开车赶赴某公交车站。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一辆公交车与钱磊他们的车对向驶过。坐在车上的钱磊看了一眼公交车,就这一眼,钱磊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孔。
“这不就是我们要抓的人吗?”钱磊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师父。钱磊敏锐的观察力让师父很满意,经过考虑和安排,师父决定让钱磊上车跟踪嫌疑人。
就这样,钱磊上了嫌疑人所在的公交车,默默观察着嫌疑人的一举一动。毫无察觉的嫌疑人果然按捺不住,向一位乘客伸出了贼手。时机成熟,钱磊迅速上前,将嫌疑人当车抓获。
第一天上班就抓到贼,得到师父的肯定,钱磊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
“怎么做到一眼就认出嫌疑人的?”面对这个问题,钱磊有点小得意,“视力比较好吧,2.0。干这行也是要有点天赋的。”
有“天赋”的钱磊工作一年就当上探长,带领8名组员每日在公交线上演“猫鼠游戏”。“被扒手带着认识了全上海的公交线路。”钱磊笑称。
“扒手看路人,我看他们”
如今的钱磊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他有着自己的反扒心得。在钱磊看来,从事反扒工作必须事先研判情况,有目标地行动,否则就是在大海中撒网,效率太低。
对于小偷的特点,钱磊早就了然于心。他分析,一般在公交车站实施扒窃的嫌疑人都会带着包、袋等物品,目的是行窃时方便遮挡。车来后,他们明明能上车却往往故意不上。而且,在等车时,大多人都会看手机,但扒手却是在看“猎物”。
“路人看手机,扒手看路人,我看他们。”钱磊的这个状态颇有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境。
到车站就观察路人的行为,已经成了钱磊的习惯。有时他会特意不开车,选择乘坐公交车外出,就是为了“扫”情况。就算是休假外出旅游,钱磊也会习惯性地观察。
有一次,钱磊和妻子到武侯祠游玩,两名男子引起了钱磊的注意,职业敏感告诉钱磊,这两人很可能是扒手。钱磊轻声向妻子说明情况后,就挤进人群展开了跟踪,同时及时与路边巡警进行了沟通。十几分钟后,两名扒手熟练地打了一个配合,从一名女青年的大衣左侧口袋偷出一部手机,钱磊立即上前实施抓捕。另一名扒手见状要逃,又被钱磊一个箭步赶上拽住,与此同时,支援的巡逻车疾驰而至,成功完成了合围抓捕,两名扒手束手就擒。
“看到我的时刻,就是抓捕瞬间”
怎样把握反扒中的时机,扒手的每一个动作代表什么意思,这些都需要靠经验累积。钱磊说反扒的经验其实很抽象,因为行动中不确定因素太多。钱磊举例,嫌疑人有时走着走着会故意突然转身,或者毫无预警地下车。
“每一次反扒都是现场直播,没办法重来,如果我们表现得很慌乱,那就是直接在脸上写了‘我是警察’。”钱磊告诉记者,一定要表现镇定,不能被扒手打乱了节奏,表情管理也要注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钱磊和组员们一般都会利用人数优势,实施“车轮战”。
但很多时候,钱磊还是单兵作战,而且由于不少扒手是“老手”,钱磊想通过伪装掩饰自己的身份并不可行。“只能看谁藏得好。”钱磊说,“就像猫抓老鼠一样,看到我的时刻,就是抓住他的瞬间。”有一名扒手有5次被抓获的记录,这5次抓获他的人,都是钱磊。
由于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及对扒手打击力度的加大,钱磊明显感到近几年公交站线的扒手越来越少,但少不代表没有。为了获取更多线索,头脑灵活的钱磊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同时也会进行安全防范提示。
采访中,钱磊说的最多的就是“老百姓安全”。作为一名反扒便衣民警,钱磊穿上制服的机会不是很多,但他一直把警察的信念放在心中。在你乘车的时候,说不定就有这样一位将警服穿在心里的警察保护着你。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