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巧挪车道化“潮汐”:沪闵高架路实施可变车道见闻

时间:2008-12-02 字体:

    作为2008年奥运会上海赛区的亮点项目,沪闵高架路(蒲汇塘路-漕溪立交)可变车道自7月19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据记者实地观察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表明,该可变车道不仅在奥运期间为道路畅通出力,在近半年实施下来的效果更是达到当初设置的目的。

    可变车道运行状况良好

    记者日前一天下午晚高峰时段途经沪闵高架路时看到,从蒲汇塘路至漕溪立交段的中心隔离已经被移除,来去车道共分5车道,最中间一根车道被设置为可变车道。此时,北向南(徐家汇向莘庄方向)车道为3车道,南向北(莘庄向徐家汇方向)为2车道。记者看到,因为在高架的其他位置有预告提示牌,驾驶员们经过该处时都能按车道通行,秩序井然且保持一定的通行速度。

    据记者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了解到,沪闵高架路(蒲汇塘路-漕溪路立交)试行可变车道后,总体情况良好。据观测:早高峰,南向北(莘庄向徐家汇方向)交通量达到3324辆/小时,比原来上升约30%;晚高峰北向南(徐家汇向莘庄方向)交通时为2755辆/小时,比原来上升约12%。相应配套措施实施后,沪闵高架蒲汇塘路口禁止左转而增加的调头点也未出现车辆明显积压排队,总体实现了可变车道实施目的。

    “潮汐式车流”催生可变车道

    据介绍,沪闵高架是连接徐家汇和莘庄地区的一个重要通道。其在蒲汇塘路接地,进入漕溪北路。随着机动车通行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拥堵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反映在早高峰南向北入城方向拥堵,而晚高峰出城方向北向南交通拥堵,严重时车辆积压排队至衡山路、宛平路口。

    为适应这种潮汐现象,2007年11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就着手沪闵高架(蒲汇塘路-漕溪立交)实施可变车道的研究。今年7月19日,初步完成了设施安装、标线施划和设备调试,该处可变车道的应运而生也为奥运期间的道路畅通出了一份力。

    可变车道具体交通组织

    据悉,该可变车道设置的具体交通组织为:早高峰时间,南向北(莘庄向徐家汇方向)设置为3车道,北向南(徐家汇向莘庄方向)2车道。晚高峰时段,北向南(徐家汇向莘庄方向)车道为3车道,南向北(莘庄向徐家汇方向)为2车道。

    同时,为配合方案实施,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 为避免沪闵高架主线车辆进入田林东路下匝道和内环高架进入沪闵高架车辆的交织,因此禁止沪闵高架北向南(徐家汇向莘庄方向)主线车辆进入田林东路下匝道;

    ▲ 沪闵高架蒲汇塘路口禁止机动车南向西左转;

    ▲ 漕溪北路近南丹路开辟调头点,提供原左转车辆绕行需要,并在此增设调头专用信号灯。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