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行经斑马线请减速避让

时间:2008-08-06 字体:

    为了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人行横道线上的安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时应停车让行。然而,记者就此问题在街头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一些路口的斑马线上,车辆和行人的抢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种“走钢索”般的博弈,让人心惊胆战。

    大部分车辆抢行斑马线上行人

    上午8点,共和新路洛川中路口,共和新路是交通要道,人流量、车流量都很大,共和新路上南北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达2分钟,南来北往的双向车辆飞快地行驶通过,路两端站着20多名行人等待着横穿共和新路。当共和新路上红灯亮起,直行的车都停了下来,但转弯的车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都径直开足马力驶过,甚至还不停地按喇叭,一点没有减速的意思。这可苦了行人,必须要见缝插针,等待车流稀少时抓紧通行。一位白发老人提着沉重的塑料袋在路边足足站了1分钟,终于鼓起勇气冲进车流,颤巍巍地举起左手,示意一辆飞速行驶而来的黑色小车减速慢行。“找死吧,没长眼睛!”司机一个急刹车,一边按着喇叭一边将头伸出车窗谩骂,直到老人慌乱地跟随其他行人穿过马路。由于马路比较宽,一个行人绿灯通行时间约为1分20秒,老人只来得及走完一半马路,停在了中间的行人安全岛等待下一个绿灯。

    记者在现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一个行人绿灯通行时间内,共有左转弯和右转弯的60余辆机动车通行该人行横道线,39名行人横穿马路,大部分车辆完全没有减速避让,急刹车的惊险镜头层出不穷,看得记者也心惊肉跳。

    车德、路权意识缺失是根本

    “现在走在路上怕啊,连绿灯时走斑马线都要小心翼翼。”一位市民这样说,“走在人行横道上,相信不会有几个人敢理直气壮目不斜视地走过去。”斑马线上车辆减速慢行避让行人的不多,而逼得行人让车倒是很普遍,这样一来,斑马线上交通安全隐患就不足为怪了,甚至撞死人也时有发生。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时应停车让行。这么明确的规定,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司机做不到呢?从最普遍的现象上来看,直接原因是司机为了争取时间,争取便利,而根本的原因在于“车德”、“路权”的意识依然没有普及,缺乏规则意识,司机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行人路权的重要性。再加上抱有侥幸心理,一些司机看到没有信号灯,没有监控设备,不管斑马线上有没有人,就径直开足马力驶过。

    礼让,让斑马线成为文明线

    斑马线上的礼让,是司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需要通过教育、约束、规范来培养的。宁波交警2007年底推出的一项举措值得借鉴,对斑马线前遇行人不让行的驾驶员,作出举牌10分钟反省处罚,要他们换位体验,懂得礼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问题,共同树立一种自觉文明的行车观念。

    强制司机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保障行人的安全,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一种社会公德。当人车和谐,斑马线真正成为行人的安全通道时,我们的交通秩序一定会大为改观,交通事故也一定会大幅度减少,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和谐。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