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给偌大的浦江加个“盖”—— 水警救人更救心

时间:2001-12-07 字体:

形形色色的投江者  

      黄浦江,上海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她寄托了人们太多的眷恋和遐想,也许受“宿命论”的影响,生于斯还于斯,自古以来,上海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黄浦江上没盖头,要死就去跳黄浦。”近年来,随着上海地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日趋稳定,防范措施日益完善,“投浦”自杀事件日趋减少。至于“投浦”的原因,罗列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为情所“累”,跳江殉情;自感生活压力太大,丧失了继续生活的勇气;也有个别的只是为了吓唬他人,诈投而已。

  去年4月25日晚10时许,天上下着瓢泼大雨,一对青年男女在福州路外滩的防汛墙边争吵着,突然只见那女子一个箭步越过防汛墙,跳入漆黑的江中,那男子原先只认为女友只是“作作”而已,没想到她竟会如此冲动,不会游泳的他只能拼命呼喊救人,旁边素不相识的外来人员钟某,不假思索地跟着跳入江中去救姑娘。水上民警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只见钟某一手死死拉着绳子,一手紧紧拽着落水姑娘,那绳子在数百斤的重力和防汛墙的摩擦下就要断裂。民警严勇跳入江中,将落水者一一托起,另一民警魏彩柱将救生圈套住落水女子,又把竹篙递给钟某,在其他民警的帮助下,终于将两位落水男女拽上了公安艇。事后经了解,那落水女子姓吴,因与男友闹别扭,男友开车带她冒雨兜风,试图劝解,未料吴姑娘认死理,竟提出跳江来考验男友对她是否忠诚,不谙水性的男友被这“突如其来”的考验吓懵了,多亏钟某见义勇为跳江相救,水上民警及时赶到,否则吴姑娘将为无谓的考验枉送了性命。

  个别年轻的姑娘憧憬完美的爱情,当遇到挫折时,便想不开,欲一死了之。今年9月23日凌晨2点,一位打工妹在梅陇地区拦上一辆出租,上车后一言不发,当司机问她,“去那里”,她竟回答“随便”,在司机的再次询问下,她迟疑地答到,“到外滩”。路上,姑娘问司机借手机打电话,在通话时,司机听到姑娘竟说出“这是最后一次”,“你会后悔的”等让人心惊肉跳的对话,便多了个心眼。到了外滩,姑娘便径直向江边的防汛墙走去,司机重拨了手机,了解到那姑娘在与男友怄气,极有可能会想不开,跳江自杀。好司机欧师傅放下手中的“活”,直奔外滩边检码头报警,当姑娘纵身跳入黄浦江时,被刚闻讯赶到的边检警官及时救起。

  女青年高某也算一帆风顺的了,大学毕业,又在本市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可她有个致命伤,心气极高又多愁善感。今年11月19日凌晨1点半,她与几位朋友相约一起来到了外滩公园附近看天象奇观——狮子座流星雨。之前她正好遇到一些烦心事,工作不顺利,晚上自个儿喝了一瓶威士忌解闷。高姑娘看着那稍纵即逝的流星雨,想到远在外地的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而自己则有诸多不顺,一时动了伤感之情,竟在这朋友相聚的时刻跳江自杀。其中一男友见状奋不顾身跟着跳入江中施救,无奈深更半夜,周围没有船只,堤岸又高,风浪且大,两人困在水中,生命危在旦夕。多亏水上民警及时赶到施救,才将两位落水者救上公安艇。

  在投江者中,有为数不少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所致。今年10月3日下午3时,在嫩江路车渡口,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岸上一步一步地向江里走去,当渡口的船员发现时,江水已没到老太的颈部。水上公安局吴淞派出所的干警们给老太买来了替换衣服,嘘寒问暖,老太才说出了她的苦衷,原来老太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因小儿子要结婚,就此而产生了矛盾。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太想自己已经73岁,不要给儿子添麻烦,于是就选择了走入江中的绝路。

  据水上公安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投江者中年轻女子为数不少,个别姑娘因家庭管束太严而轻生。今年6月2日,24岁的陈姑娘在东昌路轮渡上跳江自杀被救。在水上公安局外滩派出所,陈姑娘向民警诉苦,其父母对她管束太严,学习、工作、乃至穿衣、交友,说笑、外出无一样不管头管脚,已经24岁的她,没有自由的空间,她感到活着太累,没意思。民警开导她,父母是望子成龙心切,才这样做的,你可以多和他们交流,谈谈你的感受,何必要走绝路呢。

  跳黄浦江是种无奈,无奈而寻死,但也有诈跳江者,以此来吓唬他人。今年7月18日,松江人许某因欠人钱款长期不还被债主找上门来,他寻隙拦上一辆出租想溜,债主岂会放过,也叫了一辆出租紧追不舍,被逼的无路可走的许某情急之下出此下策,在外滩停车后,吓唬债主:“你们再过来,我就跳黄浦”。债主不吃他这一套,向前追去。许某果然纵身跳入浦江。当水上公安局外滩派出所将许某救上岸时,债主等人还守候在派出所门口不肯离去。干警对许某那种欠债不还,跳江吓唬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劝说债主不要逼债太甚,搞出人命就不好办了,把债主等人劝走。

给失意者一颗再生的心

  据了解,本市发生的“投浦”事件,90%左右发生在外滩地段,而其中90%的“投浦”人被获救,水上公安的干警们并没有把“投浦”者救上岸作为“完成任务”,他们同时在履行救人也救心的心理医生的神圣责职。

  今年7月22日早晨7点49分,一名男子翻越外滩陈毅广场侧的防汛墙,跳入江中自杀。当被水上民警救起后,那男子坦言自己一无所有,对生活彻底绝望。原来,那青年姓李,自以为有“搏性”,把居住的房屋卖了,去投资做生意,由于经营不善,血本无归,他便自暴自弃,住进宾馆,将仅剩的一些钱用完以后,便“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投浦”自杀,外滩水上派出所的干警们把李某安排在所里吃饭睡觉,所长陈德华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引导他如何学会生活,鼓励他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派出所又与原居住地的民政机关联系,落实了他的户口、住房、工作等事宜,李某被民警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言行深深感动,流下了眼泪,当即表示“要好好做人”。

  去年6月28日,外滩水上派出所在巡警支队的协助下救起了一名男青年,他在所里洗了热水澡吃饱了热饭热菜后,民警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询问,得知他姓张,湖北人,来沪后皮夹被人偷走,身无分文,乘下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架照相机。他四处苦苦哀求能否用照相机换10元钱,买一张去苏州的车票以向熟人求助。没想到又四处碰壁,一时间,悲观绝望涌上心头,觉得活在世上已没有意思,便投江自尽。得知这一情况后,民警沈百良立即拿出30元钱塞在陈的手中,这一举动让陈异常激动。他来到上海遇到不幸,不免有些灰心失望,没想到在外滩所得到亲人般的关怀,使他重新感到了社会的温暖。

  9月26日,外滩水上派出所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苏泗洪的感谢信,信是一位叫许秀莲的小学女教师写来的。信中说到“你们挽救的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打开了我心灵的枷锁,从你们身上,我深刻的认识到做人的责任,我要对社会负责,对所有关爱我的人负责,尽自己的力量给需要帮助的人以援助。”原来,许得知自己患上肾病,很难治愈,心灰意冷,独自来到上海,饱览外滩风景后跳江自尽,幸而获救,被送往医院抢救。在她住院的2天中,外滩水上派出所的民警来到她的病床旁开导她,并24小时轮流看护,送去一日三餐。警长张瑞芳还把许换下的脏衣服洗好、晒干,让她出院时换上。为了报答民警们的深情厚意,,心存感激的许秀莲在中秋节这天写来了这封感谢信,感谢民警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并表示了对生活的信心。

  一天下午4:30,一位投江获救者被领进了派出所。交谈中,民警得知这位名叫汪晴的女青年家住上海,在与男友筹备婚事时,遭到对方父母的反对,孝顺的男友听从父母的话,提出与她分手,她在感情上一时不能接受寻了短见,民警们特意赶到其男友的家中,一起帮着做两位家长的思想工作,让老俩口不要干涉儿女的婚姻。此后几天,民警们又几次去电话,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使小汪一家十分感动,汪的母亲特意给派出所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到“热心相助、奉献爱心”几个字,她激动地说:“孩子能想通这件事,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全靠你们的关心和爱护。”

  其实,水上民警救人也救心的例子举不胜举,每当救起一个“投浦”者,干警们总要担当起心理医生的责职,寻找原因,分析入辟,耐心开导;此时,经过一番生死搏斗的“投浦”者往往会找回冷静、理智,大彻大悟,对自己的轻视生命顿生悔意。借此机会,做好相关人员的工作,往往就能够解开“死结”。因此,在“投浦”者中极少出现“复投”者。

  徒手救生浦江弄潮儿

  在水上公安局有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水上急救队,全队共有14名干警,人人都有一手搏击江浪徒手救生的绝活。水上公安局局长傅上告诉记者,最初,我们在全局干警中选拔水性好的干警强化集训,请来上海市救生协会的专家授课,从黄浦江的水性、潮汐、暗流,到徒手救生的要领,以及岸上急救的方法,仅仅理论课就上了半个月,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14名干警获得了救生员证书。但仅此还不行,把人从江中救起才完成了第一步,有时落水者往往吃水过多,上岸后已昏迷不醒,还得进行人工抢救,赢得时间。

  水上巡警支队支队长胡倍敖告诉记者,说起岸上抢救程序挺多呢,一、给落水者倒尽腹中水,把落水者头朝下、脚朝上倒挂在特制的救命架上倒水,直到腹中水全部吐出。二、清除口中污秽物,把头颈扳正。三、压胸、人工呼吸,先对着落水者的嘴呼一口气,这叫救命气,然后压其胸15次,然后再向其续一口救命气,再压其胸15次,反复使用,直至落水者缓过气来。别看这办法挺土的,但科学管用,就凭这一招,水上公安就从死神手中抢救了不少生命。

  浪里白条于敬礼

  在巡警支队有位年近半百的老“水警”叫于敬礼,老于自幼长在十六铺码头边,儿时常在黄浦江里游泳嬉水,练就了一身搏击江浪的好本领,加入“水警”20多年来,老于的搏浪绝技如鱼得水,得以充分施展。

  今年3月的一个中午,巡警支队得到警令,浦东滨江大道有人落水,老于放下刚捧起的饭碗,冲上公安艇,赶往现场。只见一名女子正在水中挣扎,汹涌的波浪无情地打在她的脸上、发梢,更要命的是不懂水性的她,竟然向堤岸漂去,于敬礼深知,人一旦被推入堤岸下的空挡处,生还的可能性极小。他纵身跳入寒冷的江水中,就在那女子被波浪推近堤岸空挡的一霎那,好个老于一把拽住那女子的衣服,硬生生地把她拉回,他熟练地施展“浪里白条”之功,一手托住那女子的头部,一手用力划水,可是此番风浪很大,又逆水而游,前进3米,一个浪头袭来便退回1米,虽然离开公安艇才咫尺8米,可老于足足用了10多分钟,才靠近公安艇,他终于一手抓住了战友们递上的竹篙,将落水女子救上公安艇。当老于爬上甲板时,患有高血压的他几乎累瘫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他的战友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自老于调入巡警支队这几年,就在黄浦江中救起40多名投江、落水者,战友们尊敬地称他为“水神”。

  生死时速的较量

  只要发现“投浦”,90%都能获救生还,上海水上公安局的此项业绩来源于过硬的业务素质。水上公安局有条出警死命令,接到报警后,3分钟内公安艇必须出发,而这3分钟要包括穿救生衣、上艇、解缆、发动等诸多环节。因此,对于值勤的民警来说,上岗时神经必须分分秒秒紧绷着。水上巡警支队支队长胡倍敖告诉记者,黄浦江上救人,是生死时速的较量,早一分钟出警,落水者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说起江中救人,也挺有学问,公安艇是不能靠近落水者的,因为人容易给浪花吸进船底,这样麻烦就更大了。救人通常采取3样工具,救生竿、救生圈、悬梯。先用救生圈扔给落水者,然后用救生竿套住落水者的身子,拖至艇边,再架悬梯走入江面,将落水者拖上公安艇。有时,因为落水者在江中已丧失能力,浸在水里的人特别沉重,民警还得跳入水 中将落水者托起,其他民警在悬梯上帮忙往上拽,才能把落水者救上来。

  一支特殊的队伍,书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挽救生命”的故事,记者深感有责任让人们去了解,于是就有了本文。(吕涛、杨志洪)

2001.12.7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