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教师公寓的守护人

时间:2001-10-20 字体:

  一头自然卷曲的浓发衬着黝黑的肤色,再加上威武高大的身躯,还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四十出头的“武夫”竟然精雕细琢出了一篇外来人口“门栋式”治安管理的论文。他就是宝山公安分局通河警署的市级优秀社区民警顾毓俊,在他的管段里有一个“教师公寓”,而他的“门栋式”治安管理的经验,也就在这里蕴育、诞生。

  1991年,当顾毓俊穿上他梦寐以求的那身橄榄绿时,已经35岁了。他常说:“穿上了警服,我感到无上的光荣,我穿警服一天,就要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务一天”。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工作的动力。顾毓俊所管辖的小区连续七年被评为市级安全小区、区级治保先进集体、市级文明示范居委会,他个人也三次荣立市局三等功。

  生活在教师公寓的居民,大都是社会知名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一个警察要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并非易事。在最初的日子里,小顾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只是半开着门冷眼观望的尴尬。但小顾并不气馁,他知道,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关键。于是他一次次地叩开教师公寓居民的家门,用真情沟通彼此之间的心声,往往默契和信任就在交流的刹那间产生。

    在教师公寓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双休日的上午,家住呼玛二村的沈永年老先生突发脑溢血,急需送医院抢救。老先生的子女大多在国外,家中只有七十多岁的老伴。情急之中,沈老太想到了顾毓俊,连忙打电话给他,匆匆赶来的小顾顾不得老先生大小便失禁的脏臭,背起200余斤的老人直奔医院,随后又忙里忙外地为老人挂号、配药,并想方设法通知老先生的女儿。看着小顾忙碌的身影,医生们还以为他是老人的儿子。不久沈老去世了,追悼会上,老先生在海外家属站成一排向小顾深深鞠躬,除了感激之情,更表达了对人民警察的一份敬意。

  教师公寓里还有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小顾”。最近三年来,顾毓俊放弃了150多天的休假日,走访了每一户居民家庭,主动上门发放身份证500余张。正是如此的“不顾一切”,小顾终于赢得了教师公寓里居民的尊重和信任,还与老教授们结下了忘年之交。一次,小顾的警区抓获了一名聋哑扒窃嫌疑人,但由于不懂哑语,审讯无法进行。正在小顾一筹莫展时,在特殊学校担任校长的老王得知情况后,主动前来担任翻译,并协助警方一连破获了多起聋哑人扒窃的案件。

  为了能更好地和教师公寓的居民进行沟通,小顾不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专课程,还在“勤”字上狠下工夫。他独创了“勤走访、勤宣传、勤交谈、勤记录”的“四勤”工作法。他的“四勤”工作法,现已在维护小区治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年多来,教师公寓未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治安稳定了,居民满意了,小顾说,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今年年初,警署开始推广外来人口“门栋式”治安管理。小顾闻讯主动请缨,向署领导提出由他来担任警署“门栋式”管理的试点工作。“信不过我,我可以立下军令状。”顾毓俊说得斩钉截铁。教师公寓并非世外桃源,由于这里环境幽雅、交通便利,聚集在此的外来人员逐年增多。小顾倚借着教师公寓居民的配合和支持,奔走于居委、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居民群众之间。短短几个月里,他不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使教师公寓外来人口管理和房屋租赁工作规范有序;还将“门栋式”外来人口管理模式推广到对外来人口进行法制教育、计划生育宣传、机动车辆登记等方面。很快,一张由警署、居委会、物业公司、治安积极份子组成的外来人口管理网络就显出了成效:在对小区内外来人员车辆的登记调摸时,顾毓俊发现一名外来人员有收赃的嫌疑,他紧追不舍、顺藤抓瓜,一举捣毁了一个专门盗窃摩托车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对象8人。

  教师公寓的治安管理有序了,但小顾忙碌的脚步仍未停止。他把平日里积累下来的点点滴滴汇在一起,洋洋洒洒竟合成了一篇万余字的外来人口“门栋式”治安管理的探索性论文。虽然目前稿件还未露出真面目,但听修改过文章的吴教授讲,小顾确是下了一番苦功。

  夜又深了,顾毓俊骑车行在回家的路上。走出教师公寓的大门,小顾习惯地回头望去,新村内已是万家灯火,一片祥和宁静。教师公寓的守护人,正是由于你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带给了居民幸福平安的生活。(陈慧芸)

2001.10.20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