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市公安局实施“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纪实

时间:2001-09-18 字体:

  屯兵街面 构筑全天候治安防控网

  ——上海市公安局实施“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纪实

  有了8月18日的经历,流动售货亭女工张萍不再惧怕上夜班。当晚11时许,张萍将万余元营业款放在手提袋中,欲交到指定地点,行至天目西路,突然遭到一男子抢劫。张萍急声呼救,闸北公安分局“网格化”巡逻民警如神兵天降,将抢劫犯罪嫌疑人人赃俱获。张萍感叹不已:“想不到这麽晚了民警还在上班,这下可安全了。”

  群众的安全感源于今年4月1日起上海市公安局全面实施的“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即把派出所(警察署)辖区划分为若干巡区,统一编号,网格布警,徒步及运用自行车、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巡逻,屯兵街面、统一指挥、诸警联动、快速反应、相互策应,24小时对街面实施动态治安管理和控制。同时因地制宜,针对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和浦东及郊区(县)的城市化地区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

  “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诞生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碰撞中,它吹响了上海警方警务机制改革的号角,遍及申城大街小巷,使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人民群众获得幸福与安宁。与时俱进的现代警务机制

  “警察下班,坏人上岗。”“老鼠出洞,猫在睡觉。”过去,有群众这样评价上海的治安布局。的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流窜犯罪占了上海刑事犯罪总数的50%以上,其中街面犯罪尤为突出。而传统的布警模式强调主要依靠静态管理为主的警署和派出所,民警的职能定位相对滞后,尽管打击不断,收效却并不理想。

  新世纪之初,上海警方的决策者把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提出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上海特大城市特点相适应的警务运作机制的奋斗目标。在市公安局局长吴志明亲自指挥下,专门从指挥部、政治部等核心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联合课题小组,从事“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的调研策划。一个全新的勤务机制由此应运而生,其包括四个必备要素:

  ——24小时全方位覆盖网格化巡区。这意味着坏人上岗时,警察不再下班。

  ——功能定位以治安管理为主。“网格化”巡逻民警由部分交巡警、特警、派出所(警察署)民警以及机关精简人员组成,在巡逻区内担负110接处警,盘查嫌疑人员,维持交通秩序,为群众提供救助等十项职责任务。

  ——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通讯系统。为此,警方先后出台了几大举措:交巡警指挥台并入市(分、县)局指挥中心;实现分(县)局指挥中心对网警、巡逻车的一级指挥,随时保持与每位巡逻民警及巡逻车的联络等。

  ——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主要包括案(事)件移交制度;“必到点”登记制度;信息采集使用制度;执勤联络报告制度等等。一般每个巡逻区设置5个以上的必到点,多选择24小时便利店、金融网点等重点部位,要求巡逻民警每班必到此点巡查、记录。

  春江水暖鸭先知

  “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到底好不好,最有发言权无疑是人民群众。

  8月8日中午,卢湾区建国中路一老式公房内有火苗窜出,却房门紧闭。“网格化”巡逻民警第一时间赶至现场,有的协助消防队员展开抢险行动,有的扶老携幼疏散群众,为迅速扑灭大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事后,居民赠给民警锦旗一面,上书“危难之处显身手”。

  8月14日凌晨4时,静安区余姚路487弄口,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夜的寂静。南京来沪人员金某在人民广场被几名陌生男子花言巧语诱骗至此,在饱受一顿拳脚之后,随身携带的数千元财物被洗劫一空。呼救声惊动了警方。附近“网格化”巡逻民警、派出所民警和交巡警相继赶到现场,立即架网布控,半小时后,已乘上出租车的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金先生接过失而复得的财物惊喜万分:“上海的民警确实素质不凡。”

  去年9月开始,“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率先在上海黄浦区和虹口区的部分地区试行。截止今年7月,作为中心城区的黄浦区街面刑事案件下降20.9%,次中心城区虹口区街面刑案下降40%。今年4月1日走上街头的卢湾“网格化”巡逻民警也收获累累:街面刑案比上岗前下降30%。

  由于警察全天候地出现在大街上,许多发生在街面的一般民间纠纷在第一时间得以及时调处,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市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一位中学老师形象地称赞他们“耕耘警民关系,收获一方平安”。

  一切都在变化,一切也刚刚开始。

  辐射与联动

  一石激起千重浪。这项被称为“上海市公安局警务机制重大改革”的新举措首先在公安机关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大量坐惯办公室的民警告别空调房,走向风霜雪雨的大街,成为城区棋盘中的“棋子”,守护一方安宁。挑战还体现在个人素质上,街面工作涉及诸多方面,治安、刑侦、交通、社区……,要求胜任的“网格式”巡逻民警必须通晓各种警务知识。同时,每天8小时栉风沐雨的体力消耗是惊人的,因此“网格式”巡逻民警中少见胖子。

  相比之下,上海警方的高层则更加看重巡逻警务改革给整体警务改革带来的辐射和联动作用。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课题组组长郑善和谈到这个问题时深刻地指出,“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首先理顺了指挥系统。过去110接警从市局到分局到派出所(警察署),至少需要三、四个环节,现在分局指挥中心可以直接调度巡逻民警,达到了实战化的初衷。其次,处警时间大大缩短,民警24小时出现在街面,给群众提供最大可能的安全感,对犯罪分子起到足够的威慑力。其三,“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实现了通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使民警更多地详细了解街面社区的动态情况,而诸警联动,则有效发挥了社区警、刑警、“网格化”巡逻民警的职能,对整个社会治安实施有效的掌控。

  “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对于推进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显而易见。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出台新规定,以后进入公安系统的年轻同志,第一年都要派到基层第一线当“网格式”巡逻民警锻炼。此举不但增强了民警的危机感责任感,还将带动教育训练工作,全面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变机关化为实战化,变被动出击为主动防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北京公安大学王太元教授说,“网格式”街面巡逻机制与中国公安工作的整体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富有生命力,值得探索、提高和推广。改革就是这样,从新潮突起到浪潮滚滚。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必将在上海警方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上海特大城市特点相适应的警务运作机制的奋斗目标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杨烨

  地址:上海思南路99号 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

  电话:021-24026545 021-64732266-80528

  邮编:200025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