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警方持续重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时间:2024-12-06 字体:

    12月5日,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上海警方打防电信网络诈骗成效和案例。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汪彤、 闵行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张晓帆、金山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姚凤杰出席发布会,市局新闻发言人助理庄莉强主持。
    2024年,上海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依托“专业 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化运用“四专两合力”总体思路,联合有关部门狠抓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落实,推动“全社会反诈、全民反诈”格局日益完善。
    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接报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4%、41.6%,继续保持“六年连降”的良好态势
    一、立足防范为先
    (一)聚焦涉诈信息进口
    目前已实现日均拦截涉诈电话40万余通、阻断涉诈短信40万余条、封堵涉诈有害网址访问5.8亿次。
    (二)聚焦精准劝阻
    对潜在被骗人员全量采取短信提醒的基础上、日均电话预警5.2万人次、上门劝阻1400余人次,日均避免损失450万元,及时有效阻止了一大批案件发生,最大一起案值达750万元。
    (三)聚焦涉诈资金出口
    累计阻断涉诈风险转账13万笔,避免损失超过31亿元。
    二、坚持高压严打
    立足境内打境外,全链条打击境外诈骗集团以及境内涉诈黑灰产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名,其中境外“回流”人员2800余名。
    针对刷单返利、电商补贴、虚假教培等案件多发情况,先后发起规模性集群战役20余次,捣毁诈骗窝点70余个,在全国各省市抓获嫌疑人2500余名。
    通过“线上冻结返赃、线下打击追缴”的方式,累计向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超过3.7亿元。
    三、强化标本兼治
    (一)行业治理方面
    针对诈骗分子实施诈骗引流的主要通道向互联网蔓延的情况,督促互联网平台做好涉诈信息监测、核验、处置工作,加强对平台用户的防范提示,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一事一奖”。
    (二)基层治理方面
    市级层面每2个月1次召开6次反诈工作全体会议,凝聚更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打击治理各项工作中。
    在全市222个街镇(乡、工业园区)按照标准全覆盖建成反诈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以“反诈专职人员 反诈志愿者”为主体的街镇反诈宣劝员队伍。
    当前,虽然全市发案总体保持下降,但电诈手法仍在持续更新升级,原先“线上转账”的手法升级为“线上诈骗 线下取现”,诱骗受害人邮寄现金、黄金或通过网约车、货运车等方式进行转运,甚至用奢侈品取代现金、黄金来进行洗钱。
    四、当前电诈形势分析
    据统计,上海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发案数居前5位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分别是虚假购物、冒充客服、刷单返利、网络招嫖和冒充领导熟人,占全部发案数的79.6%。其中,冒充客服诈骗和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分别是造成损失最多和个案损失最大的诈骗类型。
    (一)虚假购物类诈骗
    有两点需要特别警惕:一是由于当前文化演出市场大热,购买演唱会门票诈骗全年都有发生,骗子利用歌迷、粉丝迫切想要购票的心理,谎称有内部渠道、黄牛票或通过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发送虚假链接来实施诈骗;二是游戏类相关的购物诈骗,受害人多为卖方,诈骗分子通常主动私聊卖方想要购买其账号,后引导卖方绕开正规交易平台私下进行交易或前往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诈骗。
    (二)冒充客服类诈骗
    从原先“FaceTime 冒充客服 百万保障”的诈骗方式变化为冒充短视频平台客服,谎称受害人保险、会员到期需要扣费,后通过诱导其下载屏幕共享软件,窃取银行卡号、验证码来实施诈骗。此类诈骗手法近期多发,受骗群体多为中老年人。
    (三)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与网络招嫖类诈骗结合紧密,前者大多以招募兼职或者网络招嫖等名义诱导进行刷单,后者一般以免费小说、漫画、视频网页内嵌广告链接的方式进行引流后,利用传统手法如骗取定金、车费等或者类似刷单做任务的方式实施诈骗,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答记者问
    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记者:
    我注意到,12月1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正式施行了,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或者实施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有关的违法犯罪将被惩戒,那么能否介绍一下,具体哪些人或者说哪些行为可能会被惩戒呢?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汪彤:
    12月1日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的两周年,在此之际,《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的正式实施,保障了《反诈法》的贯彻落实,为打击治理涉诈黑灰产违法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惩戒手段和政策依据,是现有刑事打击、行政处罚措施的有效补充。其中,明确列出了针对哪些人、哪些行为实施惩戒。惩戒对象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的违法犯罪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第二类是经过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具有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联网账号等行为的单位、个人和相关组织者。
    具体惩戒措施包括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和信用惩戒三种。金融惩戒和电信网络惩戒就是保留惩戒对象基本的金融、通讯服务的基础上,限制其已办理的金融、通讯方面业务功能和不得办理新的业务,来达到惩戒目的。信用惩戒就是将惩戒对象纳入“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失信人员名单以及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向公众进行公示,形成舆论震慑。
    此外,《惩戒办法》还规定了根据不同惩戒对象实施不同种类的惩戒,针对上述第一类惩戒对象适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惩戒期限为3年;针对第二类惩戒对象适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以及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惩戒期限为2年。上述所有的惩戒措施,惩戒到期后自动解除,并自动移出“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失信人员名单。
    总的来说就是一处违法,多处受限。所以在此,警方也提示市民朋友们,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将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还会处处受限,切勿为了蝇头小利出租出借自己的电话卡、银行账号或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叫转移设备、推广引流、转移涉诈资金!
    上海广播电视台法治天地频道记者:
    刚才在通报里提到,虽然上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继续保持“六年连降”,但是打击治理工作依然严峻复杂。那么针对这样的形势,接下来上海警方将采取哪些措施或者有哪些重点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来继续保持连降的良好态势呢?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汪彤:
    2025年全市反诈工作将重点抓好3方面工作,全力以赴保持好发案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
    一是让防阻工作更加高效。尽管当前本市电诈案件形势总体较好,但是犯罪分子还在不断翻新手法、变换套路,比如刚才提到的最近新出现的“线上诈骗 线下取现”的套路,10月以来,警方通过主动发现,落地核查线索,已成功拦截400余笔可疑现金和贵金属,折合人民币4600余万元,其中最大一笔为诈骗分子假借黄金投资,诱骗被害人线下金店购买黄金后通过网约车送出,浦东分局民警接到金店反馈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劝阻,成功说服被害人放弃将已购买的950克黄金寄出,成功避损折合人民币近76万元。针对这些新趋势动向,警方将坚持打早打小,继续巩固优化通信方面和资金方面的反制手段,努力实现让诈骗电话打不进来、涉诈资金转不出去。
    二是让反诈宣传更接地气。充分发挥222个街镇(乡、工业园区)反诈中心作用,加强基层反诈宣防队伍建设,牵引推动反诈宣防工作高效运转,融入基层治理。同时,聚焦不同群体和高发类案,持续发布“上海反诈中心提示”,不断提高宣传精度、提升宣传频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局面。
    三是让打击惩处更加有力。上海警方将依托 “砺剑行动”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涉诈黑灰产业链打击力度,并根据全市反诈工作会议精神,用好新出台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积极会同市通管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金融管理局,指导本市信息通信、金融行业依法依规开展联合惩戒工作,有效挤压涉诈黑灰产违法犯罪生存空间,共同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