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两年的艰苦施工,至去年年底,中环路上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互通式立交——中环共和新路立交全面建成通车。它不仅连接起中环路和南北高架路,而且与内环共和新路立交、中环大柏树立交形成“品”字形高架网络,起到均衡高架路网交通流量的功能。
立交概况
中环共和新路立交是迄今上海已建成的在中心城区内的功能最全、规模最大的立交之一。立交位于共和新路汶水路口,东西长(寿阳路~万荣路)1.5公里、南北长(永和路~江场路)1.2以里、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除东西向中环路主线,南北向南北高架路主线外,立交还设有9条匝道:
西北向:①、②两条匝道,互通中环路虹桥机场方向与南北高架路宝山方向。
西南向:③、④两条匝道,互通中环路虹桥机场方向与南北高架路市中心方向。
东北向:⑤、⑥两条匝道,互通中环路翔殷路隧道方向与南北高架路宝山方向。
东南向:⑦、⑧两条匝道,互通中环路翔殷路隧道方向与南北高架路市中心方向。
南北向:⑨一条匝道,为南北高架路上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提供了一条下匝道。
2条城市快速路全互通
中环共和新路立交无愧是中环路上功能最齐全的互通式立交,因为通过它,中环路与南北高架路2条城市快速路可以实现全互通。也就是说,无论车辆从立交的哪个方向进入,都可以通过立交主线或者立交匝道进入到其他三个方向通行,而这是中环路上其他立交所不能提供的。此外,考虑到将来江场路附近闸北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立交还弥补了南北高架路从延长路至临汾路4公里多没有下匝道的“缺陷”,在立交东北侧增设了一条由南向北的下匝道(近江场路),以进一步完善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的交通联系。
分流作用明显
中环共和新路立交建成通车后,每天可适应5万辆以上的车流量,这将有效缓解上海北部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一方面可以减轻内环线的交通压力,由于立交与内环共和新路立交、中环大柏树立交形成“品”字形高架网络,通过交通诱导,可以将内环共和新路至大柏树段的车辆分流至中环路通行;一方面可以减轻外环线的交通压力,由于立交距外环线的距离较近(5公里左右),可以吸引这条快速路上的车流进入中环路通行,均衡路网交通流量。另一方面更为市区东北部车辆进入苏、浙两省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因为车辆沿中环共和新路立交至中环沪嘉立交或中环武宁路立交,车程只有4~8分钟。
全互通式的中环共和新路立交,有望在将来发挥更大的分流作用。
2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