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小心 !又一个陷阱

时间:2005-06-24 字体:

——“经过公证”的“中奖”骗局粉墨登场

  盗用公证机关的名义,打电话到手机用户家中行骗,这是“短信骗子”最近使出的又一花招。手机用户可得当心了,千万不要相信“横财”会从天而降——

  6月9日上午,黑龙江地区的李先生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你是李某某先生吗?我是上海市公证处的公证员林爱华,公证号20305,恭喜您的手记号码中了由香港华友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举办的‘上海华友广告彩票大抽奖’二等奖,奖品是一辆广州本田轿车,价值20万元……”李先生说:“我可没参加过什么抽奖活动啊!”“林公证员”告诉李先生:“我们是根据手机号码随机摇奖的,奖品已经过公证,合法有效,您尽管放心好了。不过,在领取奖品之前,您得先付一部分公证费……”随后,“林公证员”又把“兑奖联系电话”、“香港总公司监督电话”、“上海市公证处电话”以及“领奖地址”、“网址”等联系方式都告诉了李先生。

  生性谨慎的李先生心存疑窦,“林公证员”与他通话甫毕,他马上就拨通了“兑奖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位与他同姓的年轻小姐甜美声音:“欢迎李先生来上海领奖,地址是……”接着,李先生拨通了“林公证员提供的其它几个联系电话,结果都证实,他确已获得了“二等奖”——一辆广州本田轿车。

  这下,李先生相信了:经过“公证”的“中奖活动”总不会是假的吧?于是,他按对方指定的账号汇去了“公证费”。他正准备动身去上海“领奖”之际,突然接到“李小姐”的电话:“李先生,对不起,那天我忘了告诉您,正式领奖前,还得付一笔手续费”。

  李先生想,“手续费”不付,“公证费”等于白付了。为了早日领取那辆价值20万元的本田轿车,李先生只得又汇去千余元“手续费”。不过,此后,他再也打不通“林公证员”的手机了,那位“李小姐”当然也就此从人间“蒸发”了。

  李先生觉得不对劲,便通过“114”问询台查到了上海市公证处的电话号码。去电一问,方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他哪里知道,“林公证员”是骗子假冒的,只要拨通他提供给的联系电话,这些电话马上就会通过“呼叫转移”到他本人的手机上,他身边几个扮演不同角色的“搭档”立刻会接通手机与受害人通话,“李小姐”就是其中之一。至于“香港华友电子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等所谓举办活动的单位全系骗子随即编造出来的。不过,并非所有的人接到骗子的电话都会上当。安徽有位刘胜教师接到电话,称他的手机号码中了由“上海万鸿购物中心举办的德国时尚周活动” 8万元大奖。

  当骗子让他按指定帐号汇去所谓的“公证费”、“手续费”时,刘老师说:“这些费用都从8万元奖金中扣除好了。”对方说这是不行的。刘老师马上回答:“不行就不要了。”说罢,“拍”的一下挂了电话。

  也有的人接到“中奖”电话后,并不按骗子提供的号码拨打电话,而是自己通过“114”进行查询,一下子识破了骗局。

  最近,盗用公证机关名义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日趋猖獗。市公安局及市、区两级公证机关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举报问讯电话。5月20日至6月7日,市公安局收到此类电话78个;浦东新区公证处平均每天收到此类电话就有七、八十个之多。就在笔者撰写此稿的6月10日上午,上班尚不到2小时,该处接到此类电话已近20个。据市公安局统计,在“中奖”人员中,上当受骗者达20%左右。经查,受害人举报的40个作案用的手机号码的注册地,有32个集中在福建地区,其余的分散在北京、珠海、包头等地。受害者分布在黑龙江、宁夏、贵州、安徽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令人奇怪的是,作案人提供的“抽奖活动单位”都是国内知名大企业“上海分公司”,“兑奖地点”也都“安排”在上海。

  近来,有些受害者携带“惊喜大抽奖”广告单不远千里,从各地来到上海,找公安、公证部门询问有关“兑奖”事宜。这些广告印质粗糙,“简介”中的措辞错误百出。但就是这样明显的诈骗活动,仍有不少人对此心存侥幸心理;更有甚者,有人还非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帐号、广告彩票等一同寄给上海市公证处,要求“兑奖”……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解释后,才放弃了“兑奖”的念头。

  由于骗子盗用上海公证部门及上海企业的名义实施诈骗,而上海对此类案件又没有管辖权,所以很容易引起兄弟省市群众对上海不满与误解,严重影响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为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建议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把骗子的诈骗手段公诸于众,使骗子难售其奸。同时希望电讯部门多制作些警示性短信,群发给广大手机用户,让大家提高警惕,随时识破骗子真面目。

  上海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处长郑长裕字此寄语广大手机用户:如果抽奖活动由公证部门公证,按规定,公证费均由举办单位支付,不可能会要求中奖人支付公证费,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谨防受骗!(赵进一)

200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