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市不少人流、车流都很集中的路口,行人过马路再也不“抖豁豁”了。记者了解到,从保障行人的通行权出发,有关部门以人为本,正对少数路口不合理的行人信号灯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到目前为止,包括南京西路石门路、成都北路大沽路等畸形路口在内的300余路口(除浦东外)行人信号灯调整基本完成,其形式有增设行人信号灯、延长信号灯时间、前后移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停车线等。为行人创造一个安全的通行环境。
南京西路石门路口:延长了70秒
南京西路石门路口是一个由三条道路构成的畸形路口,除上述两条道路外,还有凤阳路。在由南京西路和凤阳路围成“三角区”的一个角的两边中间,漆划了长长的人行横道线,约有近40米长。
南京西路石门路口的行人信号灯绿灯时间太短、行人来不及穿过马路的现象,引起了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交警部门主要领导曾带领路政设施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几次来到该路口,绘制草图,研究对策。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该路口时,信号灯周期已作了合理的调整,绿灯时间由原来的20多秒,延长到现在的90多秒,足足延长了70多秒。记者在现场看到,行人信号灯时间延长了,大多数行人过马路从容了许多。交警部门表示,接下来将在全市范围对类似畸形路口的信号灯作人性化调整。
成都北路大沽路口:增设行人信号灯
和上述路口相比,成都北路大沽路口情况则更为复杂,该路口的特殊情况同样引起了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也曾几次到现场调研,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配合新增行人信号灯的设置,交警路政设施部门将成都北路西侧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线作调整,分别前移了20-30米,增加等待直行车辆的蓄车量,当直行信号灯亮时,可以通过更多的车辆,避免“掉尾巴”车辆和东西向行人过马路造成的冲突。另外,为保证行人过马路的安全,路政设施部门还在成都北路东南角增设路一组东西向机动车信号灯,提醒行人当机动车信号灯亮时,不进入路口或过马路。在成都北路高架正下方的西侧,工作人员则新设行人信号灯,为行人安全过马路提供向导。
倡导“二次过街” “绿闪”不进马路
记者看到,上述两路口保障行人通行权措施实施后,依然可见交通违法者的身影。有关部门表示,再完善的设施、再长的行人绿灯信号灯归根结底还得人去遵守。
那么行人怎样才能安全过马路呢?有关人士指出,随着城市道路的延长、加宽,除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为市民提供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外,交通参与者特别是行人该树立“二次过街”观念。当第一次绿灯时间不够时,先到达道路中央的行人安全岛驻足歇息,等第二次绿灯亮起再走剩下的路程。
记者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在绿灯闪烁状态下,不少行人为抢时间,往往急吼吼进入路口,结果却进退维谷。专家提醒市民,绿灯闪烁是红灯的前奏,市民看到“绿闪”后,则不得进入路口。有关条例规定:人行横道灯信号绿灯闪烁时,未进入人行横道的,不准进入;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笔者还从市交警总队了解到,“绿闪”的时间是根据人们日常行走的速度和路幅宽度科学设定的,“绿闪”后通过路口,可能会被“夹”在两股车流中,十分危险。
图为南京西路石门路口延长了的行人信号灯
20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