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外滩,豫园商城,人来人往。当你在繁华的商店购物,或是情不自禁地赞叹上海的美景时,你是否察觉到周围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为了让上海市民和来上海观光的国际国内游客度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中秋节,他们24小时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1月至6月,破案126起
从1979年至今,黄浦公安分局反扒队已经成立20多年了。每天,他们行走近百公里,饿了,忍着,渴了,熬着,踏破的跑鞋足以开一家鞋店。
风里雨里,白天黑夜,他们发现、跟踪、抓捕。用智慧和勇敢,用汗水和生命,换来人们平安和快乐。
20年风风雨雨,几代人不懈努力,这支反扒队伍已经成长为一支有特色,有实力,有经验,富有战斗力的优秀集体。
由于反扒工作有特殊性,因此他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全年无休,上班时间根据扒窃案件发生率而调整。1-4月份,11-12月份,是扒窃“旺季”,反扒队员从早到晚不得闲;而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衣衫单薄,所携钱款也不多,是反扒“淡季”。但是,反扒队员们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夏季夜晚公交车站附近的“半轮子”案件发生比较频繁,所以他们的工作时间也随之改到下午和晚上。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或是专项斗争期间,反扒队员的活更紧张了,开工有时间,收工的时间往往自己也吃不准,上通宵班也是家常便饭。
反扒靠的是一双眼睛一双脚,但是,他们也不局限于走街串巷,而是积极运用高科技手段,凭借计算机网络的分析汇总功能,对全区案件定期进行分析,寻找案件高发地段,有的放矢,重点打击。
经过多年实践,黄浦反扒队在反扒工作中寻找到了一些新的破案方法,比如运用专案手段,长时间跟踪,守候伏击,等等。1999年3曰5日,反扒组在西藏中路发现两名东北来沪人员有汽车拎包嫌疑,遂一路跟踪追击,等待时机。他们顺藤摸瓜,找出了疑犯的落脚点,敌歇我守,敌行我跟,终于在3月8日疑犯作案时将其一网打尽,一举侦破了5起砸汽车玻璃拎包的案件。经过审讯,还发现这两名东北人是东北数起恶性抢劫案件的涉案人。这起案件的侦破无论是在破案意识还是破案手段上,都具有精品素质,特别是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为扩大战果、固定证据找到了新的办法。采访中,黄浦反扒队队长王建明告诉记者,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平凡的反扒工作也可以结出精品的硕果。
在黄浦公安局刑侦支队反扒队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一本案件记录本,从今年1月至6月,反扒队已经破案126起。
虽然,这些案件在刑侦队里只能算小案件,但是,反扒工作对维护上海社会稳定,保护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树立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随意翻看这本案件记录本,记者抄录了几段反扒队员的“口述实录”。
今天上午9时许,我们在仁济医院二楼守候执勤。约10时,发现嫌疑人出现在二楼抽血室内,趁被害人不备之际,用右手伸入其上衣内侧袋内,窃得人民币805元。嫌疑人在逃离现场时被我们抓获,送分局金陵队审处。
今天下午2:20左右,我们执勤至西藏路音乐书店二楼CD柜台前,发现嫌疑人曹伟趁购书不备,用右手伸入其呢大衣左面袋内,窃得皮夹一只,内有人民币985元。嫌疑人被我们当场抓获,送分局广场队审处。
今天下午11时40分,我们执勤至西藏路汕头路附近肯德基快餐店,发现嫌疑人张中涛趁被害人用餐不备,用右手扒窃其上衣口袋,窃得黑皮夹子一只,内有人民币450元,被当场抓获,送分局金陵队处理,并收缴偷窃手机一台,价值1000元。
今天下午2时30分,执勤至南京路肯德基店时,发现东北籍嫌疑人趁被害人用餐不备时,用黑色西服掩护,窃得放在桌子上的拎包一只,内有人民币830元,消费卡400元,手机一台等物品,在嫌疑人逃离现场时被抓获。
在反扒队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许多奖状和市民自发送来的锦旗:“人民卫士反扒神手”、“人民的守护神”、“人民卫士侦破神速”等等,挂满了两面墙。
队长王建明告诉记者,每年队里都要收到许多感谢信,都交到分局政治处了。不过,记者还是在王队长的办公桌上发现了几封。
去年12月份,被害人王淑云在给反扒队的感谢信中说:(去年)11月4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我带孩子到南京路一家饭店吃饭,就在进出电梯的1分钟内,我发现背包的拉链被拉开,里面一只手机不见了。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带孩子回家。刚挪动脚步,就有一中年男子上前问我:“我是公安局的,被盗的手机什么牌号?什么样子?”然后他叫我们在化妆品柜台等,说完就与同事消失在人群里。
神了!仅仅过了几分钟,这位民警和他的同事就抓住了小偷。我愣住了,没法相信这是真的,简直跟电影里的情节一模一样。
当天到警署处理完事情后,我取出几百元酬谢这位民警时,他谢绝了。两天后,我到警署取手机,特意买了一条烟表表心意,他还是不肯收。几星期来,我一直在亲朋好友中广为传播这件好事,我深深地被反扒队员机智勇敢、廉洁为民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记者面前的这些锦旗和感谢信,言语朴实无华,有的字还写得歪歪斜斜,但是,对收入不多的反扒队员来说,这一封封感谢信,不但弥补了经济上的一点点遗憾,更是对他们辛苦工作的最好肯定。
铁汉柔情,面对家人是深深愧疚,面对扒手却临危不惧
每个星期六下午3点钟,是黄浦反扒队的“碰头会”,为了见识一下这些专捉“老鼠”的“猫”,记者列席了“碰头会”。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些神勇的反扒队员忽然变得羞涩起来。他们你推我,我推你,一起起精彩的案件,他们说起来是如此平凡,就像逛了一回街,看了一眼风景。
就在他们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记者心里有关反扒队员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他们常年工作在打击犯罪第一线,天天在街上巡视,一双皮鞋最多穿两个月鞋底就磨穿了;一日三餐没法定时吃,只能抽空买个面包或饭盒将就,有时为了追踪嫌疑人,午饭晚饭常常合二为一。胃病、腰肌劳损、关节炎、颈椎疾病,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病,几乎每个队员身上都有一两样。
反扒工作常年无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说,连照顾家人的时间也没有。队长王建明的儿子在外地参军,春节探亲就几天假,本想好好陪陪父母,但是父亲早出晚归,整天不着家,有时甚至连照面都打不上。反扒队员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与妻子逛街,不陪家人旅游。因为逛着逛着,他们就“走丢”了,唐文龙说:“看见扒手不捉手要痒的。”
队员王学明的女儿患脑瘫多年,每天,他骑车从闸北公园附近的家到黄浦区送女儿上学,双休日,他也没法陪伴女儿,就准备点吃的让女儿一个人呆在家里。
铁汉柔情,反扒队员们都对家人怀着深深的歉疚。当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面对尖刀和匕首,却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反扒队员袁吉红现行抓获了一名扒窃对象,该男子当即拔出匕首,吓开了围观的群众,夺路而逃,袁吉红不顾被罪犯划伤的手腕正淌着鲜血,奋勇追击,一失足,顺着人行地道的楼梯滚了下去,但他不顾伤痛,紧盯着对象逃跑的线路起身就追,直到把对象抓获送至警署。这时,袁吉红的右腿已经又红又肿,疼得钻心,医生检查结果,右腿骨折。家人见他一身狼狈,忙问出什么事,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骑车摔了一脚。
身高1.65米,戴着500多度近视眼镜的陈国宝,真使人难以想像他是一个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令扒手们闻风丧胆的人物。他与犯罪分子展开短兵相接的殊死搏斗眼镜被打碎6副,不知多少次肋骨被撞伤,鼻梁被打伤,皮肤被擦伤,身上伤痕累累。
一个星期天。陈国宝和预先约定的黄浦分局刑侦支队小邢一起来到南京路。周日的南京路,行人特别多,商店内也格外拥挤。这给扒手提供了作案的好时机。他和小邢边走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下午1时左右,他俩在南京路上发觉有三个青年,两人作掩护,另一个在拉包行窃。陈国宝决定跟踪。一直跟踪到福州路、西藏路口。那三个青年见嘉兴粽子店内走出一个背包的女顾客,即尾随上去,故伎重演。陈国宝观察到对象行窃成功,便大喝一声“不许动!”一个箭步冲过去抱住行窃的对象。那个青年仗着人高马大,猛力挣脱开来。陈国宝又一次冲了上去。谁料,那青年突然迅速从背后抽出一把约二尺长的马刀向陈国宝头上砍了下来,陈国宝避让不及,马刀直接砍在面部和嘴唇上,上嘴唇当场被砍成两半,伤口有一寸多长,牙齿也被砍掉一个。陈国宝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他抬起头来,一看,持刀行凶的青年逃跑了。他蓦地从地上跃起,忍着撕肺钻心般的疼痛扑向另一个同伙。由于血流得过多,陈国宝又一次被摔倒在地,然而他死死抱住对象的腿不放,对象拚命挣脱,把陈国宝拖了十几米远,陈国宝血流满身满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追赶另一对象的小邢已经折回,终于制服这个犯罪嫌疑对象。陈国宝的伤口缝了30多针。医生要他住院,他拒绝了。妻子看着他满身血迹、被包扎的脸庞,泪水涌了出来,好半晌才说了一句:“你又被坏人打伤了。”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反扒队员作为刑侦支队的一员,还承担着跟踪、守候伏击等工作,这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扎实的基本功。1997年7月,正是最炎热的季节,为了抓获身负多条人命的抢劫杀人犯臧国群,反扒队员们在其附近借屋蹲点。为避免引起臧的怀疑,他们忍受着酷热和蚊叮虫咬,夜不点灯,连烟都不敢吸一支。苦守7天7夜,终于寻得最佳时机将臧一举抓获。
一个半小时的“碰头会”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分析案情中很快过去了。王队长宣布会议结束的话音未落,反扒队员们几乎同时从座位上弹起来,快步走出去:开工了。
仅仅过了三分钟,王队长的得意门生、反扒高手陈宝国的电话就追了过来:“河南路口发现对象!”
〖记者亲历〗
跟反扒队员捉“老鼠”
反扒的故事如此神奇,记者不禁心生好奇,便向王建明队长提出要跟他们一起去看看,王队长答应了。
7月13日,很多人在家里观看"申奥"实况转播,笔者却客串了一回"反扒队员"。
晚上19:20,在"中百一店"门口,我认识了三位反扒队的干将――陈国宝、邢臻捷和余伟康。
邢臻捷是个壮小伙子,余伟康看上去颇为干练,只是最大名鼎鼎的陈国宝却令我吃了一惊。刚过1米6的身高怎么斗得过歹徒呢?若不是鼻翼到嘴角那道疤痕,我几乎就不敢相认。
看到我疑惑的表情,陈国宝笑了。"我这样打斗中是要吃点亏,"他说,"但是并不影响我抓贼。因为看起来像日本人我还得了个外号叫'本田'。小虽小,但'本田'车的质量和性能还是很有保障的。"没想到,这位"神捕"还挺逗的。我看看他,这外号还真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19:21,我们延西藏路向延安路出发了。余伟康在马路东面,邢臻捷在西面,陈国宝和我跟在小邢后面。
"小偷最大的特征就是走路东张西望,"陈国宝一边注视着周围,一边向我解释道,"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被人误认为小偷。你看我特意剃了个平头。曾经,还有小偷将我误认为'同道中人',跟在我后面想分一杯羹呢!不过,贼骨头的东张西望还和常人不同,他们的眼光往往朝着斜下方,正是裤袋的方向。"
正说话间,陈国宝眉头一蹙,突然严肃起来的目光锁住了街对面的什么人。
邢臻捷和余伟康也很快聚了过来。"'对象'出动了。"小邢说。
"跟上去,"陈国宝说。三人立即呈品字型散开。"怎么啦?"我找不到对象,有点着急。"看见吗?对面三个人,一男一女带一小孩,孩子穿粉红背心。"陈国宝说。我凝神细看,似乎是有,但这样一家三口混在人群里毫不起眼。只是两个大人常回头张望,的确有点贼样。
三个"对象"朝着延安路方向过去,上了"大世界"门口的天桥。邢臻捷和余伟康在他们后面,保持一段距离。陈国宝和我则倚在天桥的栏杆上假装聊天。"对象"十分机灵,我们好几次差点被他们"相掉"(认出)。天色昏暗,天桥上人又多,我动不动就失去"对象"的所在,亏得陈国宝一直给我指点。
这三个人也许嗅出了什么,在天桥上来来去去,却不动手。我们四个也就耐心的缀着。他们下天桥,我们也下;他们快走,我们就紧跟;他们在"雷允上"药店门口休息,我们就在药店里候着。
虽是晚上,空气中热气并未散去。不一会儿,我的T恤就粘在了身上。
大约捉了20分钟迷藏,三个"对象"竟然原路返回,拐进上海工人文化宫边上,消失了。
"那女的太狡猾了。"陈国宝恨恨地说。
"抓贼就是这样,有时候跟了很长时间,甚至跑了大半个上海也没结果。碰到'好模子',伏击几个月也是常事。"邢臻捷怕我失望,安慰我说。
捉贼确实不容易。我们接下来延着西藏路、南京路、福建路、淮海路、延中绿地、武胜路绕了一大圈,跟踪了好几拨人,竟是一个也没抓到。好几次,我都看到"对象"把手伸进人家的包里了,却都被人"括散"(发现)。
这一大圈跑下来,我腿酸了,腰也开始有点疼。我发现陈国宝和邢臻捷也不时要揉揉自己的膝盖。这都是以前的工作中落下的老毛病。
8点半,我们来到人民广场东侧马路对面的一家"肯德基"。陈国宝招呼我坐下,他们挑了几个能统观全局的位子,仍然没有放松侦察。
过了一会儿,还真有目标出现了。余伟康突然走到我边上,说:“‘捉兔子的’(拎包贼)来了。”
照着他的指点,我看见一个灰衣灰裤的中年男子,高高瘦瘦的,戴眼镜,手里提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似乎装的书,但余伟康说只是两块白色硬纸板,行动的时候用作遮掩。
这人在店里东张西望了一会儿,没买任何东西就出去了。我们扔下饮料就跟出去。
“昨天下午我在香港名店街的游戏厅里见过他,没机会捉,想他一定会再来,果然候到了。”余伟康说。
“看看再说。”陈国宝比较谨慎。
这会是个"好模子"吗?我心里充满期待。
正如余伟康所说,灰衣男子径直朝香港名店街走去,来到"南梦宫"游戏厅。
游戏厅里灯光昏暗,掩蔽物又多,跟踪并不费劲。他在里面东游西荡,有人在玩的游戏都要过去看看。我就站到他边上跟他一起看。他只要有一点小动作,我就十分紧张,总觉得他是要动手了。警官们则很冷静,远远的注视着他。
我又失望了一次。他没有动手,而是来到边上的"小吃广场",找了个靠门的位子坐下。陈国宝和我绕到店堂的另一端监督着。灰衣男子依然是左顾右盼。有一阵子,他的目光似乎锁定了邻桌一位女士放在身边的包上,我心跳又开始加速,上身前倾,随时准备冲过去。陈国宝则十分随意。该男子还是没有动手,起身离开了"香港名店街"。
我们又一次玩起"捉迷藏",从人民广场跟到延中绿地,又跟到龙门路、淮海路口“上海广场”底楼的"麦当劳"。他的路线都在警官们的预料之中,但他迟迟不下手却令我们束手无策。跟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决定放弃。警官们说,这样类型的小偷一定会再来的,大家后会有期。
21:45,夜班的下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上海博物馆正门口的武胜路,那边许多车辆的终点站。今天晚上有没有戏就全看这里了。
守候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在145路终点站发现了两个可疑对象。每一次车来,他们都不上车,却在车门口徘徊,但许是因为天热,衣服穿得少,下手不方便,并没有真的动手。最后终于挤上一辆车,走了。
这时,传来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好消息。这消息点燃了在屏幕前守候已久的观众的热情,也点燃了几位警官们的热情。
庆祝的人群涌向人民广场。我们也加入进去。但是,警官们不能忘情地和大家共同庆祝,因为他们仍然担负着使命。人民广场、南京路,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去,他们时刻留心着那些利用人们的狂喜和疏忽的贼骨头们。
夜,已深了。
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晚上,我亲眼见到了反扒队员们大红锦旗背后的辛苦工作,见到了"神捕"光环背后的枯燥跟踪,见到了他们与偷儿们周旋的信心与耐心。(许国萍 袁雯君)
20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