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名称 上海市公安局概况(已失效)
    索 取 号 AA7001000-2004-001
    发布机构 上海市公安局 文件编号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产生日期 2007-07-18
    记录形式 文本 载体类型 纸质
    关 键 词 机构概况 上海市公安局
    内 容 描 述
    简要介绍上海市公安局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信 息 内 容

        上海市公安局的主要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和特种行业;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境内居留等有关事务;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群众性组织的各类治安防范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进入了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同国际著名大城市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样,上海社会治安也面临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上海警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上海现代警务机制这一主线,牢牢把握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建设这一契机,充分依托上海平安建设这一载体,着力提高“四个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两个水平”(队伍执法水平和正规化建设水平),有效维护了上海社会政治和社会治安的稳定。


    打击犯罪


        上海警方根据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重点围绕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不断调整严打整治工作的策略;同时,每年确定一批治安复杂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组织阶段性、相关区域联动的打击整治行动。警方还对地区内恶势力活动和治安问题突出、打击整治不力的单位,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切实防止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和蔓延。
        刑事侦查和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在不断完善基础侦查手段,提高侦查破案能力的同时,配备了先进的专业技术装备,着力提高了经侦、缉毒、反黑、反暴等专业化侦查队伍的人员素质,加大对经济犯罪、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在打击街面抢劫、抢夺犯罪方面,警方坚持露头就打,充分发挥刑事情报的作用,利用情报信息引导侦查破案,扩大破案战果。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上海联络处加强与国外警方合作;此外,警方还加强了与港澳警方的合作,共同打击跨省、跨境、跨国犯罪。警方的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加强了本市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依法查处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


    应急反应 


        上海警方建立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应急指挥调度机制。
        依托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这一平台(物理位置设在市公安局),通过健全“110”、“119”与交通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后在物理位置、组织管理、系统支撑、预案整合上的统一和对各类基础资料的共享,切实加强了指挥体系建设,并进一步明确了指挥中心的职责、权限,强化了指挥中心的权威。实行了指挥长制度,授予指挥长处置各种突发情况的先期指挥处置权限。研究开发了案事件时空分析系统和预案指挥调度系统。指挥中心加强了通讯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先进的有线、以及由数字集群和常规集群系统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并在全市主要道口和重点场所设置了图象监控点。
        强化了110报警服务台的功效。另外,警方有专门外语翻译24小时提供接警服务,可受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种的报警电话。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案(事)件,上海警方建立了装备精良的应急队伍。一批具有专业实战技能的武警、特警和消防官兵24小时内随时奉命出击。同时,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巡逻民警也24小时囤兵街面,快速反应,成为了上海警方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治安防控


        上海警方不断深化完善“网格化”街面巡逻机制,将派出所管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巡逻区,24小时对街面实施动态管理和控制,加之自2005年起先后推出的在各分、县局组建街面犯罪便衣侦查队、实施特警武装巡逻等措施,有效增强了街面治安的防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对预防、控制、打击街面违法犯罪活动,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警方加强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确定了以实有人口管理、信息收集、治安管控、安全防范和群众工作为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作为社区和农村警务的实施主体,派出所管段民警、治安民警和巡逻民警立足各自的责任段、警务区和巡区,协作配合、综合运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警务效能。
        针对上海的城市特征,上海警方还加强了灭火、抢险救灾及反恐工作。警方的消防部门以“防消合一”体制改革为契机,重点围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以及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了一大批消防安全隐患。大力推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工作责任制,并联合上海保监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火灾公众责任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运用保险和市场机制有力推动企业单位加强消防管理、化解火灾风险。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购置配备了一批先进消防装备,有效提升了扑救高层建筑、隧道、地铁等高危场所火灾的能力及单兵作战和防护能力。同时,警方还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反恐怖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强反恐重点目标等级防范措施,强化了轨道交通区域的反恐救援工作,组建了处置突发性灾害事故,反恐怖等救援活动等特勤队伍,不断完善处置突发性灾害事故以及反恐怖活动的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警务保障


        近年来,上海警方大力提高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从科技、教育、文化、法制等方面不断强化警务保障工作,确保警方的战斗力和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相适应。
        目前,上海警方已经全面建成市局至各公安分、县局和市局各个单位的计算机二级光缆联网,各分、县局至所属派出所、出入市境道口公安检查站的三级光缆联网。在实战项目建设方面,全面开展上海城市图像监控系统、警用电子地图平台和公安GPS定位系统、出入市境道口“车驾查控系统”建设,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案(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目前,为配合人口综合管理工作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在整合相关系统资源的基础上,还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建设。
        刑事侦查的科技含量也大大提高,为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警用装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警方在全市部署了一批固定和流动“电子警察”,加强了对道路交通的现代化管理。引进了多功能现场图象转播车,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现场图象转播车可以迅速将现场图象传输到市局指挥中心、现场指挥所和公安部。
        上海警方还改变了传统的公安教育培训和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应新时期警务工作要求的教育培训机制。上海警方的警察职业培训学校——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应、历届毕业生,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公安第二专业教育后,直接输送到各级公安机关。同时,警方还强化在职民警的培训,以提高民警的体能素质、实战技能和业务水平为目的,明确每一名需要晋升警衔的民警,必须先通过晋升前的体能测试,随后接受为期1个月到2个半月的封闭式培训。警方还在培训中采取了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模式,基地里始终有数百名民警边集训、边值班备勤,24小时听从市局的指挥调遣,是一支可以随时快速出击,处置突发事件、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机动力量。
        上海警方坚持“文化育警”,大力塑造公安精神、建设警察文化,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大都市警察良好的形象。
        警方还坚持不断加强完善公安法制工作建设。通过完善执法依据、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推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全面提高警方的执法、办案水平。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闭幕,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样也是公安机关的行动指南。在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率先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国际金融、经济、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征程中,上海警方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公安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忠实履行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努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更加优质的服务。